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一限了之?
关 尹
  关 尹

  这些天,正好在伦敦。听闻,继天津之后,并非“北上广”之列的杭州,也突然开始限牌了。在国内,“限牌”似乎成了治理交通拥堵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卡住一块铁皮,就万事大吉了?

  治堵,伦敦是有一套办法的,可以拿来学学看看。

  伦敦交通之堵,世界闻名。当地有一种说法可以佐证:这里从18世纪就开始堵车了。伦敦人口数量庞大,而且老城区道路弯曲狭窄,闾巷纵横交错,立交桥又极少,交通压力非常之大。

  伦敦市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用多说。“地铁”这个词,就是从伦敦起源的,人家是鼻祖。令人叫绝的是,从伦敦任何地区步行到车站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可见其设计之科学合理。这方面,恐怕国内还差很远。

  伦敦不限制买车,但鼓励人们少开车。从2003年开始收取“拥堵费”,在特定时间开车进入市区,每天需要缴纳8英镑,而且必须当天缴纳,如果第二天则涨到10英镑。

  尽管对“拥堵费”伦敦人褒贬有加,但不可否认的是,开车进城区的人少了很多。很多伦敦人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车停在近郊的火车站、地铁站周围,再坐公共交通上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之相呼应,伦敦对公车的限制更严格。也许很难相信,伦敦的政府用车几乎绝迹。华人朋友说,常常会在清晨看到一些政府部长和国会议员提着公文包走进办公室。

  伦敦的“限”,显然不仅仅是针对私家车。我们的地方政府,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和决心?为何只想着限“私”而不限“公”呢?

  伦敦还有值得称道的一点:从2011年开始推出“自行车租赁计划”。如今,伦敦街头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随处可见,而且骑车前半个小时免费。中国作为世界“自行车王国”,为何反而不提倡骑车了?

  治堵,光限牌自然是不够的。难怪杭州方面自己也底气不足,晚上搞“突然袭击”。地方政府在出台这样的政策之前,有没有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和尝试?至少,也应该多管齐下才行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2014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1版: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
   第A22版: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
   第A23版: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
   第A24版: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
   第A25版: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
   第A26版: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
   第A27版: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
   第A28版: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
   第A29版:申城社区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A33版:市民文化节
   第A34版:市民文化节
   第A35版:市民文化节
   第A36版:市民文化节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8版:上海花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上海花市
   第B10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专版
   第B12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新尚周刊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新尚专访
   第C04版:妆容
   第C05版:珠宝
   第C06版:数码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新兴业态需要怎样的发展空间
商业冠名
一限了之?
跳出“一亩三分地”,才有一体化
此事古难全
微信的“杀熟”之路
美国版评论·随笔A02一限了之? 2014-03-28 2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