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看病配好药或自行去药房买药,都会按包装盒上标明的服药时间服用。但由于在用词方面很笼统,病人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服用,如此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如果病人每天需要服多种药,那就更会盲目乱用药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史先芳指出,其实,合适的服药时间对药效发挥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病人的想象。
史先芳介绍,2000多年前的我国医学大典《黄帝内经》中记载着“谨侯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即治病要注意时间,方可奏效。传统医学中的“肺经所主寅时”,就是要在凌晨3~5时,选用该经穴治疗哮喘病,其效甚佳。这一点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因哮喘病常常是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所以在半夜里针刺少商穴,便可取得良效。还有“大腑所主卯时”,即在早晨5~7时,选取该经穴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等疾病,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传统医学和人体生物钟的知识证明,不仅人体的正常机能具有周期性的节律变化,病理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病变的轻重起伏,也有一定的时间节律,其中包括日、月、年的节律周期,并且对药物亦有不同时间的敏感性。
现代临床资料也表明,运用生物钟学的知识,恰当地选择用药或治疗时间,能增强药效、减少浪费。史先芳表示,如心脏病患者对强心苷最敏感的时间是在早晨4时,此时用药其效果可比其他时间用药增加40倍。肾上腺皮质的活动周期的高峰是在早上6~8时,此刻服用皮质激素,效果好,副作用少。糖尿病患者在凌晨4时注射胰岛素,其疗效可倍增。因高血压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竭,多在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发病,如能在发作前的晚上10时给予扩张血管的药物和少量的利尿剂,便可防止夜间发作,取得预防的效果。根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清晨分泌多,半夜时分泌少的时间节律,一些药物学家建议,每天需要吃强的松的病人,应该放在早上服用,效果更佳;而调血脂药物夜间9时服用降脂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