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了的时节,碧海蓝天,绿树红瓦的青岛正已入深秋。
一早,我背上背囊,乘坐公交来到中国海洋大学门前,沿坡道上行至小鱼山,这一带曾是中国文化名人和民国重要人员居住的核心保护区域。登上小鱼山再往下行至山腰的福山支路5号,这里就是康有为故居了。
故居建于1889年,依山傍海,气势磅礴,原为德国副都督的官邸。这是一幢德式两层砖木结构,两侧石梯相对而上,主体建筑显得宏大宽敞,前庭侧院花木繁茂,康有为1923年手植的银杏参天蔽日。这里是个静心修养、读书会友、颐养天年的绝佳处。
为拜谒这位维新派领袖、保皇党魁首、有着复杂经历的近代中国思想家,我做好了长时间参观的准备,但不想在这里整整花了5个小时来消化如此庞杂的历史脉络。
进入正厅,迎面就是南海先生铜像,左侧长廊宽敞,走过长廊向右进入会客厅,康有为求学、教书、上书、变法、保皇、游历各国的一生,就从这里开始了。
少年时代的康有为师从康赞修、朱次琦,五岁能诵唐诗数百首;六岁时跟从简凤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和朱熹所注《孝经》;二十二岁时开始吸取西方进化论和政治观点,逐步产生了维新变法的思想萌芽。他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奠定了他作为维新派思想领袖的地位。
1895年康有为联合各省1300余名应试举人联名请愿,发起“公车上书”。后得到光绪皇帝信任开始实施“戊戌变法”。在慈禧太后保守派的打击下,变法不到百日即被镇压,康有为出逃日本,流亡海外,开始了保皇事业。在此期间,他遍游西方国家,到处筹款,设基金,买房产、股票和岛屿,是中国最早游历西方世界和经营股票房产的人。
国外的考察开阔了他的视野,却没有改变他忠于君王、复辟帝制的企图。1923年的张勋复辟中,他的表现沦为笑柄。
康有为退出政治舞台后,选择在青岛汇泉湾畔买下眼前这栋房产,题为“天游园”。他要把一生的政治抱负扔进渤海湾,他要在青岛这个中国最美丽的海滨城市尽享天乐,走完自己最后的里程。于是,他开始优游于山海云雾之上,潜心创作诗词歌赋于其间,醉心于与前朝遗老遗少宴请交往,静心总结一生的思想著述与书法成果,与五个太太过起了一夫多妻的生活。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书学理论大家。他于1889年所著的《广艺舟双楫》,是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专著,对碑派书法的兴盛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康有为自己的书法以对联最为精彩,呈现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
晚年,康有为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其若干诗词刻石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
在这里,他以平生所学的知识为后世留下不朽的辞赋和文章;在这里,他以一个老人的平和心态欣赏崂山的壮阔与大海的波澜,并把自己辉煌、坎坷、复杂、悲剧的一生留给了青岛,使这里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