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区间来看,自主品牌在15至20万元价格区间占比增长最快,直接抢占了合资家用品牌的主流份额。同时WEY和领克的出现也让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占比也有所增长,在自主品牌中大型轿车战略宣告失败后转攻SUV的过程中,有诸如哈弗H7、传祺GS8、长安CS95以及WEY VV7等主打性价比的自主品牌车型出现,虽然在核心技术上仍无法与合资品牌进行抗衡,但相对低廉的价格仍吸引了相当多四线及以下分层市场消费者的热捧。面对中国自主品牌如此火爆的销量,合资品牌已经感到压力,不断下探车型价格,部分合资品牌新车定价竟然下探至15万元。
不仅如此,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几乎所有跨国车企都开始针对中国市场制定专门的新能源车战略,而在中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不仅具备更能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先天条件,而且还有更多的“先发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本土品牌智能化水平整体已超过合资的中档品牌,部分已接近高档品牌,这充分说明中国自主品牌正在利用智能技术探索品牌力向上突破的机会。利用中国在电商、IT、产品开发及创新方面的优势,深耕本土市场,对本土消费者的需求拥有深入理解,是未来中国自主品牌的品牌力实现向上突破的重要手段。
时至现今,自主品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期。自主品牌不仅在品牌品类“百花齐放”,而且在品质和品位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气和认知度越来越高。去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放出豪言:希望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街小巷,都出现自主品牌的车型。已经有人预言,在未来3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将两分天下。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