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朱保亨的一次笔谈
赵志明
  赵志明

  晚报“金色池塘”封面《乡村艺人朱保亨》,介绍了朱保亨先天性聋哑,后又双腿残疾,数十年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创造制作了大量绘画、篆刻、剪纸作品及木雕、竹刻、扎花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上得展馆,下得厅堂,被村民称为伲身边的民间艺术家”。文章令我感到特别亲切、温暖。因为,我就是报道中提到的,当年县电影放映队的一员,我还曾与朱保亨交流了将近一下午。他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五十多年来我许多次向人提起与他,以及他的兄妹和家庭的故事。

  我当年所在的电影放映队,是嘉定县第二电影放映队。黄墙,位于沪宜公路石冈门站以西三四里路的地方,是我们的一个放映点。朱家场院大,有砖砌围墙,便于管理,我们的放映场所就设在他们家院里。

  1959年夏季的一天,我们乘船赶到黄墙。下午,一位长相清秀的青年来到船边的岸上,急切地想和我们交流。看他比画就知道他是一位聋哑人,腿也有残疾,走路很不方便。

  他的衣服口袋里只放三样东西,钢笔、纸、粉笔。他用笔不停地、急切地和我们交流。他就是朱保亨。

  他先问我,今天你们队长怎么没有来?又告诉我,前几天他到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看了电影《林则徐》,问我们电影《回民支队》什么时候来放……还问了许多时事。他思维活跃,令人惊叹。黄墙到石冈门有三四里的泥土小路,沪宜公路当时是沙土公路,他要乘江苏进上海的长途汽车,到了市区还需转几趟车才能到达大光明电影院,对他来说,困难重重。他能到那里去看电影,我非常佩服。他是聋哑人,怎么看得懂?这令我不可思议,但相信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那天一直到太阳下山,他还在我们摆放映机的八仙桌上不停地用粉笔写呀,擦呀,问这问那。天暗了,家人来叫他吃晚饭,我们的笔谈才终止。

  那是距今将近60年的事,当年我19岁。晚报《乡村艺人朱保亨》是一篇饱含满满正能量的文章,给人以鼓励和鞭策,亲切又温暖,相信每一位读者读过之后都会有所受益。我衷心地感谢你们,希望“金色池塘”栏目越办越好,给社会不注入正能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话题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13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伏尔加之波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新民旅游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胖女人一个
看手机的女孩
我和朱保亨的一次笔谈
“头等大事”
又闻蝈蝈声
一片清凉在苔藓
美国版夜光杯A21我和朱保亨的一次笔谈 2018-07-10 2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