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新民教育/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小作家”优秀作品选登
任悠优 温韶晗 马治疑 郑逸淮 王海瑞
  我喜欢的一本书——《最好的方法读唐诗》

  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 六(5)班 任悠优

  近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热,我和爸妈常边看电视边比赛,看谁答得对且快。他们喜欢讨论,有时争论,有时相视一笑。我问妈妈,怎样才能记住那么多知识?她说要把诗词和作者、相关人物、历史串联起来。怎么串联?妈妈说我再多读些书就有感觉了,真玄乎。

  最近发现了一本书,就是把唐诗和作者、历史环境融合。最特殊的是,作者通过李白把唐诗作者串联起来,我因此把李白的朋友、粉丝、偶像都认识一遍,顺便就把这些人的诗学完了,还能了解唐朝历史!

  有天,我们又在看节目,主持人说条件,让选手、评委竞猜诗人。第一个是“有意仕途、归隐山林”,我脑袋里蹦出好几个诗人;第二个是“李白为他写过诗”,我立刻喊道“孟浩然孟浩然”!这时选手拍下按钮,他和评委的答案分别是孟浩然和陶渊明,我紧张地看下去,第三、第四个条件越来越清晰地指向孟浩然。爸妈都说我有进步。

  作文快写完时,妈妈过来看了一会儿,她奇怪地问: “你这篇文章跟平常不大一样啊,像在讲故事。”那可不,我受到了那本“奇书”作者的影响,她就是一边讲故事一边和大家交流。看了这本书,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连讲故事的水平也不一样啦!

  你让我成长

  民办新竹园中学 八(1)班 温韶晗

  “就算大雨磅礴迷失了方向,有一束阳光,带我过绝望,陪我长大的梦想,借给我半边翅膀……”在我7岁时,它曾经在我生命中路过,它就是“嘟嘟”。

  “嘟嘟”是一只被人抛弃的黑色小狗,是我家收留了它。与它的第一次交流,是去宠物医院打疫苗。也不知是它终于想好要跟小主人来个拥抱还是其他原因,直接扑到我怀里。我抚摸着它的背,它安静地靠着我坐了下来,模样乖巧。

  过了几周,与它的二次亲密接触来了。我牵着它慢慢走,它仿佛懂我的意思,也放慢了脚步,紧紧跟着我。我带着它去了宠物店,洗了澡,剪了指甲,还挑选了拴狗绳……

  第三次亲密接触,也是最后一次。那天我和爸爸带它去买早饭,结账时爸爸把它放下了。再低头时,嘟嘟不见了。我们找了好久,我一直哭着怪爸爸,不该放下它,更后悔自己没有看好它。我甚至在附近张贴寻狗启事,可是无人回应。

  “嘟嘟”,仅在我的生命中短暂停留,但我感谢它的陪伴,使我从一个害怕动物的女孩变得善良、有责任心。

  感谢你让我成长。

  还有一种可能

  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高一(2)班 马治疑

  空中鸿雁早已离去,只留下一道记忆中的影子。空中的雪开始飘零,刺骨寒风侵蚀着留下的一切,连那棵老槐树也不放过。

  门前的老槐树早在秋日秃了,西风无情把槐树仅存的外衣也夺走了,似乎还夹杂着轻蔑的哭声,它什么也不说,笔挺的腰杆微微地弯了下去。今年的初雪来的很早,残忍的北风甚至剥开了老树的一层皮,一点点蚕食着老树残留的生命。

  一团团雪花听到北风咆哮,重重地压在老树年迈的躯体上,老树再也无法承受身上重担,毅然倒入大地怀中。它就这样倒下了,永远倒下了吗?不,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

  春天悄然降临,用自己的温暖驱赶了冬天的强盗。老树褪去了苍老的面孔,静静等待着。夏天用炙热阳光和滋润雨水告知自己的到来。老槐树半截躯干,竟长出新芽,它们汲取阳光雨水养分,拼命从土地的缝隙夺道而出。

  嫩绿新芽,是老槐树吗?我想是,那是一种可能,也是唯一可能,是生命状态的一种,是枯木逢春的可能,是人生里置死地而后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可能,是追梦路上浴火重生的可能。

  认识你自己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 高三(1)班 郑逸淮

  灯光下手可演示出孔雀、乌鸦、绵羊等造型。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正如你被人奉承、吹捧,或被嫉妒、丑化时,你得告诉自己那不一定是你,只是你的影子。“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如是说。

  人们常在手与影的可知与不可知论中失去分寸,究竟何者才是生命真谛?人生碌碌,不正是在二者间寻觅徘徊吗?何必求出个孰对孰错,当以手为生命之底色,以影为生命之画卷,不囿限于手,惋叹生命之轻;不沉溺于影,声色生命之重,认识你自己。此当为对生命的最高礼赞。

  手于生命,便是现实之光景,不囿限其中,便是跳出付诸于身的藩篱。宋徽宗赵佶,政治上平平如也,但在书画方面,却成了彪炳史册的艺术天才,他所创的“院体”、“瘦金体”,均为史上一绝。倘若他为帝王之器所限,甘于政事,历史上只会多一个昏庸无能、一事无成的君主,谈何被世人铭记?只是顺着外界付诸于手的光,映射下的只会是曲解、变形的影,而看不见自身无限的可能,更蒙蔽了远方的生命之所在。

  如你以为不然而又不知计从何出,那么请认识你自己,以梦为名,去倾听属于生命的浅浅低吟,捕捉藏匿于手与影中的大道无形。

  吹泡泡

  七宝明强小学西校区 四(6)班 王海瑞

  今年生日,我收到了妈妈送的一套吹泡泡工具。拿到手上,我就迫不及待一试。

  伴着阳光、微风和其他小朋友的玩闹声,我到小区空地,拿出我的“新宠”——泡泡液和吹管,小心拧开泡泡液的盖子,先探着鼻子吸了一口气。哇!柠檬的香味。随即我便把吹管一端放进泡泡液里蘸了蘸,再把另一端放进嘴里轻轻一吹,一串串泡泡就飞出来了。我一鼓作气,又吹了几下,顿时,五彩斑斓的泡泡在周围漫天飞舞。它们玲珑多姿、形态各异:有像足球那么大;有如蓝莓那么小;有连在一起像一串葡萄;有大的套小的,像一个“回”字。附近几个小朋友也伸着手追赶泡泡,泡泡们有的飞到枝上,有的落入草丛,有的向人身上撞去,慢慢地都消失不见了……

  吹泡泡好有趣!当我把吹泡泡的喜悦分享给妈妈之后,妈妈告诉我:“泡泡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们把美好和快乐带给了人们。我们也要释放自己生命中绚烂的色彩,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新民健康
   第A20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A21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博览/新民环球
上海“小作家”优秀作品选登
广告
美国版新民教育/专版A21上海“小作家”优秀作品选登 2018-12-13 2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