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几名改革开放亲历者饱含深情地参观了展览。原第二冶炼厂、901厂总工程师葛涛今年已经92岁了,他凝望着一张老照片,久久不肯挪步。照片里,是邓小平1986年参观第二冶炼厂的情景。1980年5月18日,中国最大最重直径157毫米、重377公斤的硅多晶锭在第二冶炼厂试制成功。这段历史永远铭记在老人心里。73岁的吴兴世,是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从运十、ARJ21到C919,他见证了中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三次腾飞。“三次首飞,我都在现场,喜莫过于夙愿得偿。”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精选了500个案例,通过600余张照片、图表以及视频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上海工业改革开放的脉络。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穿插了小故事、小贴士,同时还陈列了不少实物展品。比如用于神舟飞船的制冷机和太空照明灯;从新中国第一款手表到目前最先进的陀飞轮手表;被国际医学界公认、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血管支架;最新研发成功的90纳米芯片及3D打印产品……这些工业展品都代表了上海工业的创新成就。
据悉,本次展览将对社会公众开放至12月27日。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