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全国100名杰出人物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以表彰他们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的贡献。谢晋,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导演。他被评价为,“助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
事实上,当我们回溯四十年,追忆文学和电影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壮阔表现,可以说是谢晋当年创作的一大批作品,推动完成了当时电影界对大众的“思想启蒙”任务,在全社会呼唤改革开放、拥护改革开放。
1923年,谢晋出生在浙江省上虞县,20世纪30年代,谢晋跟随父母迁居上海继续读小学,并在期间将对戏曲的痴迷转向电影,随后他为求学电影,不断辗转。1954年,谢晋首次独立执导淮剧短片《蓝桥会》,从而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此后,他便在这片广阔的创作舞台上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与气魄。《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这三部女性题材的电影,为那个正深处特殊时期、经历着政治与思想动荡中的中国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反思大潮”里,谢晋创作了《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等精品。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当数《牧马人》《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谢晋“反思三部曲”的巅峰之作。
《天云山传奇》于1981年11月14日上映,该片讲述了1957年知识分子罗群患难,未婚妻宋薇离他而去,而宋薇的同学冯晴岚在危难时刻与他组成家庭共渡难关的故事。谢晋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同时把历史带来的创伤化解,而使人从悲剧里产生新的力量。
因为表达时代声音,作为文艺作品的《牧马人》被提高到文化的高度来讨论,片中的“老右”许灵钧,也于一夜之间成为年轻一代的精神偶像。而更被广为人知的是《芙蓉镇》,被认为是一部无论从剧本、镜头、表演,还是思想深度,都值得称道的影片。故事讲述了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靠劳动致富却饱受迫害,她与秦书田在共患难的过程中产生真挚爱情,共同迎来拨乱反正的时刻。大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变革带给人的冲击,疼痛而剧烈,但外界普遍评价这是谢晋的作品的核心气质:“哀而不怨”。受到苦痛与折磨的人民,从来不会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带着希望去过好每一天。
作为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谢晋一生执导了36部影片,先后获得国内大奖23次,国际大奖10余次,优秀作品的拍摄,来自于谢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后来在一篇《努力拒绝平庸》的文章中,谢晋回忆说:“当初我拍摄《芙蓉镇》和《天云山传奇》的时候,也确实是顶着一些压力的。作家、艺术家如果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缺乏一种真诚和勇气,那只能是出一些平庸之作。而对于这种不痛不痒的平庸之作,我们应予杜绝。”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