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是这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工作日,40年来,日复一日编织和谱写了一段不平凡的长卷。
长卷记录了时代的奔腾、城市的变迁,也记录了市民的仓实衣足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令上海这座城市生机勃勃。40年来,身处城市心脏地带的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不仅聆听着都市的脉搏声,也伴随着城市一起成长发展,与上海这座城市休戚与共。
千年一遇的黄浦江防汛工程
日历翻回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当时转变职能的中国建设银行面向社会广纳人才,许多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的第一代员工就是在那段日子里聚集到了这个大家庭,40年的时光,也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一代又一代员工们心中植下了奉献、互助的理念和“以行为家”的情怀。
即便退休多年,宋欣还是会时常回到九江路50号,那个曾经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只是看看,也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份工作确实累”。话虽如此,可当宋欣在这个岗位上时,她可从不为干劲发愁。累,是因为对自己、对这份工作的要求足够高,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宋欣心甘情愿。
1988年国家计委批准并立项了黄浦江208公里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当时这个工程的防汛标准从“百年一遇”升级到了“千年一遇”。身为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拨款员的宋欣,她的任务就是核实防汛墙沿线单位的改造拨款申请,由于防汛墙标准提高,核实申请的任务也变得更重。整个工程历时13年,期间宋欣奔走于浦江沿岸的诸多单位,有家单位提了申请却久久没有开工,试图用修防汛墙的拨款来给员工发工资,尽管单位方面百般恳求,宋欣没有签字同意,国家的钱,没有通融的余地。还有一家单位以旧房冒充新房,以此申请拨款,但宋欣愣是客串起了“侦探”,实地考察,搜集证据,通过铁锈的程度和员工的证词,戳穿了对方的把戏。“既然是任务,就得一丝不苟,在我手里,一笔不合格的帐都不能出去。”
90年代之后,宋欣的职位从拨款员变成了放贷员,这个职能的变化也意味着银行功能的变化,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四大银行之一也从计划性行政拨款开始走向市场化,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身为党员的宋欣以身作则,与客户积极的打交道,和许多客户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后来我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住院治疗,许多以前的客户都到医院来看我,挺感动的。”
城建环保的点点滴滴
浦江的变迁是上海城市变迁的缩影,九江路50号如同近水楼台,既是城市基建崛起的见证者,更是投身其中的参与者。已经退休的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前信贷管理科科长顾永基感慨良多,“可能比较幸运吧,城市许多著名的建筑,建造的款项都是经我们的手拨出去的,看着那些楼一层层的造起来,有时候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翻开记忆的相册,顾永基对许多著名建筑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如数家珍,还有当时经手拨款、放贷时的场景也会一一浮现。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延安东路隧道的打通。“延安东路隧道对城市交通的意义重大,当时我也每天跟着工程队去勘察进度,回来写报告,那个年代的科技不那么发达,每天也许只能挖那么一点点,必须保证安全,但是大家伙那股齐心协力的干劲让我印象太深刻了。因为我们每打通一寸,黄浦江两岸的距离就缩短一寸。”
而让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前客户经理俞锡权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和市环卫局、环保局一起研究垃圾处理的问题,在当时许多人看来,垃圾处理仿佛是小事,可城市的背影又怎能破陋不堪?“当时我们跟着环保局、环卫局一起写科研报告,去商量如何处理垃圾,做银行这么多年,也算搞了一次科研。”这个任务过后,俞锡权也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内部开始了垃圾分类管理,特别设置了处理废电池的垃圾箱,每当有人在这个垃圾箱里扔进别的垃圾,老俞都会去捡出来。“既然我们五支行参与了城市垃圾处理的研究,那就该从我们自己做起,五支行可以说很早就建立了垃圾分类意识。”
老一辈的点点回忆,确实点缀着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一路走来艰辛,在城市的环保方面,住房贷款方面,尤其是基础建设方面,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的担当无处不见。从黄浦江下的9条越江设施、长江隧桥项目,到城市的3条高速公路、12条高架路、10余条的轨道交通,再到上海大剧院、上海中心大厦、世博会园区、F1赛车场、上海中心……上天入地,跨江连海,都留下了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的印记,以及员工们辛劳的汗水,城市的变迁,我们一路见证,一路同行。
微笑的城市港湾
40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倾力投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上海搭建骨架,绘就蓝图。
午后的申城,阳光懒懒的洒在了九江路上,仿佛都市的快节奏难得的缓了下来。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营业大厅的一角,几位穿着外卖制服的小哥聚坐在一起,轻声聊着。或许是为即将到来的晚高峰分工,另一侧一位老阿姨悠闲地看着手机,是等着看股票收市行情,但来者皆是客,“劳动者港湾”用微笑与热情欢迎每一位驻足的市民。
银行,早已不再是被数字和小数点覆盖的高冷之地,她有她的温情、友善与热忱。从细微之处着手,切实想客户所想,着重提升客户体验,是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一贯的服务追求。从员工的微笑服务、礼貌用语,到热情迎送、双手接递,处处体现着“为你所想”的服务理念。
时代变了,中国建设银行的职能始终与时俱进。正如当年从计划行政拨款转向市场化一样,如今的中国建设银行也有了更多的责任。从服务客户到回馈社会,从客户利益到社会公益,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也有了更多的担当,远到关爱青海玉树灾区的儿童,近到F1中国赛、申城校园的志愿者服务,还有向周边的环卫工人、交警送去防暑饮品以及设置“劳动者港湾”,回馈与奉献将是耶永远是五支行一贯的坚持。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