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哥”是我同事,一位曾经单枪匹马横渡琼州海峡的牛人。前些天,他在微信圈里点赞了我的1000米自由泳成绩,还留下了两个字“挺快!”其实,我深知自己18分钟的水平,在业余泳者中实在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年过不惑,半年前仍然是一名旱鸭子的我而言,就有些来之不易了。感叹之余,回顾我的泳者之路,亦感是解惑之路。
感悟之一:欲善其事,必得牢记初心,心无旁骛,砥砺前行。一年前投入泳池,有点迫不得已,实为遵医嘱而施行的腰椎间盘突出物理疗法。游泳孤独枯燥,初时实在难熬,但每每欲偷懒时,想到“若想不挨刀,须得泳池漂”的医嘱,就不由奋力挣扎,坚持下来。每周有三、四次投入泳池,竟已一年多。其中游长距离的印象尤为深刻,三百米时的极限考验是成败关键,那时会手足酸重,呼吸困难,内心煎熬,极欲停臂休憩;此时唯有摈弃杂念,默念数数,坚持不怠,便忽感坦途呈现,酸胀消失,继而游完千米而无恙。虽然自己的业余时间基本耗费在泳池,减少了其他方面的热闹,但渐渐也在碧波池中劈波斩浪感到了乐趣。更重要的是,腰椎问题确实好转许多。
感悟之二:欲善其事,必得动作规范,劈波斩浪,恪守正道,奋力前行。一年多的泳者之路,我的自由泳姿经历了从头不入水的“狗刨式”到七扭八扭的“扭秧歌式”、再到直线前行的“全浸式”的变化。“扭秧歌式”由于有更多借力,虽游不快,却比较轻松,当初我已能用半小时游完一千米。但教学视频中专业泳者美好的姿态促使我不甘止步于轻松但丑陋的泳姿,因此逼着自己从手臂入水不超中心线开始,高肘抱水、推水到位、小幅鞭状打腿……一样样按照标准去改变原来的习惯动作。初时动作的不适应,加上对手臂用力的高要求,游25米都让我狼狈不堪;然而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使自己的游程不断延长。
感悟之三:欲善其事,必得苦练内功,返璞归真,实力前行。初入泳池的时候,看到有的泳者动作张扬潇洒,带点花哨;也有的泳者动作不怎么张扬,但沉稳有力。到底哪个速度更快?为此也请教过高人,答曰“力量才是王道”!没有力量支撑,动作再怎么花哨,也是蜻蜓点水,表面好看,实际深度划水用力不足,难以带动身体快速前行,更不能支持长距离游程。实践中本人深有体会,起初效仿他人猛吸一口气,双手翻飞扑腾,感觉甚是潇洒,无奈功力不够,不出二十米便气竭而衰,举臂维艰。此后通过坚持长时间游泳,辅以健身房力量训练,明显感觉划臂更加有力,可以保证后划到大腿部出水;而一旦疲劳无力时,手臂只能划到腰部就被迫出水,虽然粗看动作差别不大,泳速清楚地说明了差距。唯有苦修内功,方能直达通途。
回顾半年历程,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修心过程。人生好比漫漫征途,唯有恪守初心,正道前行,才能收获到达彼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