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急救中心平均每天出车近300次,涉及到高层住宅的急救,电梯几乎都派不上用场。”急救中心医生潘军坦言,为了能“挤”上电梯,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将患者绑在担架上,或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急救人员抬着担架或椅子进电梯。但对破水、骨折、昏迷等需要平躺的患者,只能一层一层往下抬。
除了电梯尺寸小外,武汉一些老式小区,使用电梯按次收费,急救人员赶着救人,身上还需自备零钞。
更糟糕的是,很多收费电梯到了夜间就停运了。去年冬天,凌晨时分,友谊路一栋居民楼,住在18楼的一位老大爷突发脑梗,急救医生丁一鹛和两个担架员赶到楼下,却发现电梯停运。她只得临时“客串”担架员,三人轮班把患者抬了下来。据悉,一些老式小区没有物业,电梯只得委托管理公司代管,靠收“电梯费”维持运转,夜间收费人员下班了,电梯也就关掉了。晨璇 摘编自《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