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单单为限购松绑还不足以填满地方政府一颗刺激楼市的心,不少地方政府还附带了财政、税收等“自选动作”。最夸张的是包头,买首套新房契税全免,二套或以上新房和非住宅给所纳契税50%的补贴,“房交会”期间买新房的购房人还可以获得2000元/套的财政补贴。从开发商到个人全部照顾周全,就差赤膊上阵叫卖了。为了“救市”地方政府也是蛮拼的!
这样的场景,不得不让人相信某开发商的一句话“对于整个楼市现状我们是不急的,反而是地方政府急得很,总在问我们需要出台什么政策刺激一下”。地方政府花样百出,皆因土地财政这条绳子把他们和开发商一起拴在了房地产市场上,而部分开发商的资金紧张程度可能还真没有某些地方政府来得高。尤其是县乡两级的基层政府,最近有基层官员由于还不上地方债而被堵在办公楼里,土地财政的兴衰不仅关系到前途,还关系到人身安全,不拼实在对不起自己。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报告显示,7月份,300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和土地出让金分别同比减少44和49个百分点。泡沫比较严重的二三线城市如杭州、贵阳等,土地流拍现象已出现。土地市场遇冷,地方政府再拼也不一定能把土地财政拉上去了。
这也不失为一个调整的好时机。只是,调整经济结构、摆脱土地财政依赖……道理谁都懂,可期待地方政府“良心发现”自觉收敛有道理却没效果,解决问题还是要给出路外加监督。近日,《人民日报》微评指出“深化财税改革,让地方摆脱财政之困”,就是重新分配财事权,建立权责匹配的地方自主发债制度。至于监督方面,眼下最迫切的还是给人大修正和否决权,不然地方政府即使实际破产了还拼命为“救市”出力,形式化的监督也是没辙。楠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