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学城/新民汇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从未抵达的地方
薛 舒
  薛 舒

  几年前,我还是一所学校的老师时,接待过一位德国外教。他叫“强生”,与婴儿爽身粉同名。来上海前,强生在青岛工作了好几年,有一个青岛女朋友,中文说得很溜。他不需要我去机场接,自己辗转地铁、公交车,一路来到我们学校。一见面,他就问我:为什么这里的人说的不是中文?

  强生在地铁和公交车里听了一路上海话,他发现,上海人说的不是中文,要不为什么和青岛人说的中文完全不一样?我向他解释了半天有关方言的问题,他耸了耸肩:中国太大了,那根本就是两个国家的语言!

  强生的话让从小到大生活在上海的我顿惊,是的,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即便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也不能用我的语言代表所有的中国人说什么,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强生的话还让我有些迷失,我不能确定,我对我脚下这片土地的认识,以及我意欲为之书写的文字,是不是准确地写出了我真实的、真正的故乡?

  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众号读到一篇文章,叫《人类从未抵达的地方是哪里》。人类的痕迹已经遍布整个地球,我们占据了陆地,我们在空中飞行,或者潜入最深的海洋底部,我们甚至还登上了月球。然而有一个地方,我们却从未抵达,那就是地球的核心。我们甚至还远远谈不上哪怕是接近地球核心的程度。茂盛的植被让我们循迹到水源,月有阴晴圆缺让我们知道星球之间聚散离合的关系,地球浅层以及表面的众多生命活动,都与那个我们从未抵达的核心有着密切的关系,那里藏匿着无数还未揭晓的秘密,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无论如何抵达不了它,即便它就在我们脚下。

  2010年4月,冰岛火山爆发那些天,正要从爱尔兰赶往伦敦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原计划飞往敦伦,因火山灰弥漫,空中交通瘫痪,只能走陆路和水路。从都柏林出发,到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港口,转乘开往苏格兰的轮船,横渡爱尔兰海北海峡到斯特兰拉尔,再乘汽车到英格兰的卡莱尔,然后搭上火车,到普雷斯顿,最后转乘开往伦敦的火车。这一路,始终处于忐忑不安中,因为那不是我熟悉的东方故乡,而是在遥远的西半球,在与我们不同语言、不同习惯的人类当中行走,我略觉恐慌。

  终于坐上开往伦敦的火车,同行的吴亮老师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他戏言:如果冰岛火山继续喷发,我们就飞不回去了,这样我们可以考虑在英国成立一个上海作家协会的分会,当然,爱尔兰也需要一个办事处。一行人轰然而笑。

  火车安静而平稳,轻微的摇晃把我带进遥远的历史。一千九百多年前,维苏威火山爆发,一个叫庞贝的城市被掩埋,古罗马时代的灾难仿佛正在重演,彼时,我脑中想到的,是一个叫“客死他乡”的词,以及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死也要死在家里”。“死也要死在家里”,这是东方文化的重要根脉,我却在西方的土地上,才第一次这么郑重地想起这句话。

  从都柏林一路辗转到达伦敦,已是午夜一点。因是周末,街头灯火通明、喧闹似白昼,宽阔的街道和高大厚重的老式建筑在霓虹灯下闪烁着城市特有的光……忽然有一种错觉,好像,我并不是身在英伦,而是在上海,外滩边上那条叫做中山东一路的江畔,那些建筑,那些灯光,那些渗透在空气中的无以名状的气息,不可阻挡地透露出上海的质地。是的,在这之前我从未到过伦敦,可它与我的故乡竟如此相似。

  彼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会不会,那些我们从未抵达过的地方,其实是我们灵魂的故土?或者,我们生活在一片土地上,而我们的心,却从未抵达过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进校园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易精彩
   第08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游戏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我们从未抵达的地方
停泊枫桥
花漾桑洲
大学生版大学城/新民汇15我们从未抵达的地方 2016-04-27 2 2016年04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