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维/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复旦燕曦汉服协会的那些事儿
~~~——复旦燕曦汉服协会的那些事儿
     
2016年04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始自衣冠,达于博远”
——复旦燕曦汉服协会的那些事儿
张钰颖
■ 学校毕业晚会上,身穿汉服的复旦学生颇为亮眼
■ 花朝节游园会等活动吸睛无数
  张钰颖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燕曦汉服协会成立于2013年,由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同学聚集而成,拥有300多名注册成员。协会以复旦校园的两处微型园林“燕园”和“曦园”命名,以“传承华夏文明,推广汉服文化”为宗旨,愿华夏章服之美重新为世人认知和欣赏,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希望以服饰为载体,重塑人们对中国文明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游园会吸睛无数

  几年来,协会组织了各类雅集、节日庆祝、知识普及、周边制作、汉舞教学等活动,致力于将汉服和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协会元老级成员潘心愉介绍,协会常规手工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制作发簪发饰发带、荷包香囊等汉服配饰。社团成员们能够自制喜爱的小物件,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活动材料一般由社团统一购买,有时也会收取社员少量材料费。

  除了约20人参与的常规活动,协会举办的大型活动可谓“吸睛无数”。前不久落幕的花朝节游园会,由燕曦汉服协会与校古诗词协会和任重书院合作举办。活动以祭花神开始,包括品花茶、汉服簪花、折纸花、赏红写心愿、读诗猜花名、发放花种等,还设立了抽奖环节。这类游园会是校园节庆活动的重要形式,很受大家欢迎。

  对汉服误解不少

  活动有成有败,潘心愉坦言,成功率有时很难控制。比如每年举办的“成人礼”,经常不能按照预期举行。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家长”请“宾”帮“孩子”加笄。活动前期,汉服社会邀请一名老师,提前操练“加笄”流程。但是有些老师因工作繁忙,没有足够时间排练。如果记不清动作,活动很可能走样。“不熟悉流程,就会缺少古时那种凝重的氛围,造成比较尴尬的场面。另外如果碰到下雨天,也会严重影响活动效果。”

  “不少同学对我们社团的了解有偏差。有些人觉得离自己太远,而有些人则又想象得过于简单。”潘心愉解释说,对于古风和汉服,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考量。有些人觉得古风不适合自己,认为汉服太热、太冷、太厚、袖子太大;还有些人的想法很简单,认为自己拍过几套古装写真,看过几部古装电视剧,就觉得了解汉服。“汉服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一种普遍的认知偏差。”

  办活动心怀包容

  潘心愉认为,汉服文化是一种很包容的文化形态,既要站在传统的立场上去回顾自己的文化,也需要和其他思想、文化结合起来。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与汉服有关的商业现象,但没有一个规范性标准,很多杂乱的观点充斥在这个圈子里。“我觉得汉服社要想发展得好,首先必须尊重文化本身,不要鱼龙混杂,应该坚持发扬我国服饰文化的精髓。”

  除此之外,潘心愉很看重接受批评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乐趣。我们要有包容心,不能觉得‘我办活动宣传传统文化已经很不容易了,你们不能批评我’。”

  “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专心办好活动,如果还能得到荣誉和口碑,那当然更好。”潘心愉强调说,协会希望引导更多年轻人关注汉服,同时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始自衣冠,达于博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进校园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易精彩
   第08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游戏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把传统文化“装进”盘子里
“始自衣冠,达于博远”
大学生版第四维/大学城04“始自衣冠,达于博远” 2016-04-27 2 2016年04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