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一支年轻的急救队伍。他们活跃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各项重大体育赛事上,为选手们提供急救保障。2016斯巴达勇士赛上海站、2016上海国际马拉松赛、2016“冠军杯”滴水湖半程马拉松赛、“东方证券”2016滴水湖半程马拉松赛、戈十二上海预选赛……重大比赛都留下了急救协会队员们的身影。
与出色表现形成不小对比的是,这支队伍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创始人王承昕创办社团,是深受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触动。在那桩事故里,王承昕的学姐吴佳妮参与到了现场急救当中。王承昕想到,学校里部分其他专业的学生关于急救方面的知识还相当匮乏,他于是萌发了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够教会学校里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急救知识。
王承昕告诉记者:“你可别小看这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只要运用得当,在紧急的时候就可以挽救生命。”他的想法得到了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的大力支持。
2015年11月,考完HS证书后,王承昕跨出了第一步。他在学校创办了 “健康急救协会”的社团。
万事开头难,社团的第一次纳新不尽如人意。花了不少功夫,急救协会只招收到基本来自本学院的30多名同学。
随着急救协会逐渐壮大,它为越来越多的赛事提供安全保障,也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短短几个月,健康协会已经发展到了120多人的规模。除了院前急救,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来自口腔护理等其他专业的在校生。而截至记者发稿,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300。在普通大学社团里,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王承昕甚至把班上一半的同学、大二的学长都拉了进来担任训练员。除了在校园里宣传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的同学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外,急救协会还通过活动,增加同学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社团每周要为社员进行3次培训,除了伤口包扎这些基本知识,心脏骤停的应急处理也是重要培训内容之一。”
健康急救协会的社团活动要求与专业相结合,这个社团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存在感越来越强。急救协会的急救能力得到了2016斯巴达勇士赛上海站、2016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的认可,它的“江湖地位”也快速提升。今年9月,急救协会为上海健康医学院2016届三千多名新生做了急救普及;成立不到一年,上海健康医学院急救协会就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社团项目奖,更是成为学校第一大社团,被校内师生戏称为“校园一霸”。
创始人王承昕——这个誓将院前急救作为终身事业的男生,思考得其实比外界想象的更远。他提到曾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孕妇卡脖”事件,“孕妇死亡,除了社会提得比较多的护栏标准外,更深远的问题其实是急救培训、观念、甚至法律上的障碍阻碍了人们正确施救。”他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王承昕最近更忙了。他的笔记本上加了社团注册的计划。他说,要给急救协会的“一岁生日”献上一份年度大礼。朋友问他到底是什么,他却神秘兮兮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