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域外风/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回忆在克拉斯诺达尔的夏天
~~~——回忆在克拉斯诺达尔的夏天
~~~——回忆在克拉斯诺达尔的夏天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人情画”
——回忆在克拉斯诺达尔的夏天
金心贝
  金心贝 (复旦大学) 图 TP

  不知从何时起,俄罗斯人民开始被我们可爱的网友们戏称为“战斗民族”:冬天能光着身子在河里游泳、谈笑间能清脆畅快地发大舌音、在新剧《我是怎样成为俄罗斯人的》里出神入化的自黑属性……哪一项都不是一般人可以随随便便解锁的成就。

  长久以来一直对俄罗斯充满好奇,就这样在今年暑假踏上了去克拉斯诺达尔的志愿者行程,和印象中四季冰封的西伯利亚不同,七八月的克拉斯高温无雨,日照充足,再加上黑海边的蓝天和沙滩、集市上的大西瓜和红浆果……这座城市确实很南方,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这一个月里我有幸遇到了很热情好客的住家,爸爸妈妈和三个孩子,再加上隔三差五来他们家做客的亲戚朋友,大家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如此近距离和当地人朝夕相处的机会,为我提供了更亲近的视角来感知俄罗斯文化,使我相较一个单纯的异乡游客身份,有了更多层次的体验和情感联系——有充实的志愿者工作,也有多彩的生活经历。

  志愿者工作的地点在当地一所英语学校,除了在夏令营里担任老师的助理,和八九岁的孩子们一起上手工课、词汇课、烘焙课、户外课,和他们用英语交流外,还需要独立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课,教他们说一点简单的中文。

  孩子们对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新鲜,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是第一次和外国人一起上课,配合度都非常高,看得出他们都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在某节介绍京剧脸谱的课上,一个小男孩儿主动把脸谱画在了自己的手臂上,骄傲地举起手给大家看他最新的“纹身”;看着屏幕上大熊猫的照片不少孩子都主动开始在纸上像模像样地描画起来;学写汉字“福”时照着屏幕上的一笔一划,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在自己的书签上;最后一天告别夏令营时,一个小姑娘在接过明信片后微笑着主动用中文对我说“谢谢”……还有一点同样令人惊喜,每次的课堂孩子们都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常常被他们各类突发奇想的问题打断。更有趣的是,谈及俄罗斯文化时,孩子们也都非常积极地向我介绍,有些平时不太喜欢说英语的孩子为了和我们交流也都主动开口,这样的互动过程使我们在每节课上都有所收获。

  夏令营的老师们也非常友好,第一天就一一地向我们介绍他们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和具体方法。除了在课程教学上对我们的帮助,还主动提出带我们游览顿河,一路上给我们讲了好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哥萨克文化。接触下来,发现不少老师已对中国文化有了不少了解,比如知道春节要挂灯笼贴窗花、端午节要赛龙舟等节日习俗,看到我带去的明信片上有他们不懂的习俗,还非要我解释一番不可。

  除了志愿者生活,和住家相处的时间也给我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回忆,使我得以从更生活化的视角一窥当地文化。

  每天晚饭过后,他们家都有围坐喝茶的习惯,大人喝咖啡,孩子们喝茶,小小孩喝热巧克力,这是一天中比较固定的全家人团坐在一起聊天的时间。因为我们的到来,气氛变得不平常了起来,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欲,两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成了永远聊不完的话题……女主人的英语非常好,因此沟通基本没有什么障碍,话匣子一打开便停不下来,一口气聊到九点十点也是很平常的事。到了周末,早餐过后,他们喜欢煮一壶茶或咖啡,坐在自家院子里,悠闲地享受生活。

  然而慢节奏的生活并不等于俄罗斯人不珍惜时间,谈及洗碗机的使用时女主人这样回答:“也许有些人觉得它洗得不够干净,但毕竟高温总可以杀菌,最重要的是如果我每天花两个小时洗碗,那么我一周要少掉多少时间享受生活呀!”所以可以由机器代劳的事他们还是放宽心交给机器去做,把挤出来的时间用来喝茶聊人生。

  此外,在和家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战斗民族的大多数孩子都比较独立,这一点同样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也未必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离不开父母从小的培养。就拿住家的情况来举例,家里三岁的小男孩最是调皮,父母并不会对他要求很多,大多时候都会尽力满足他的要求,但神奇的是如果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一般他都不哭,起来拍拍屁股就又跑去追赶小伙伴了;对于七八岁的孩子,大人们则会主动向他提出要求,空闲的时候帮忙擦桌子、想喝热巧克力要学会自己冲等等,做得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要参与;而家里十多岁的孩子,则会非常主动地帮大人们承担家务,而且都非常能干,家里有着“没准备晚餐的人要洗碗”以及“每个人都不能空手离开餐桌”等等不成文的规则。

  提到厨房,最新奇的经历当数看着女主人煮红菜汤了。大名鼎鼎的红菜汤在国内向来都是俄餐厅的必点,汤里料并不多,最主要的就是甜菜,口感清冽甘甜,配上酸奶油和黑面包,精致的一小碗,还真像那么回事儿。不过来到克拉斯,看着女主人亲自做了才知道,原来红菜汤不仅仅可以是这样的讲究的一小碗,更可以是丰盛的一大锅,肉土豆胡萝卜番茄卷心菜,总之冰箱里有什么都可以往里加,万一家里没了甜菜,那也可以不加,管它颜色红不红呢!简直就是主妇的福音。如此货真价实的十全乱炖还没上桌便已香飘四溢,趁热来一口,啊哈还有几分国内排骨汤的味道,又鲜又香。

  在克拉斯的这个月里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不少,看到了一个和我印象中那个寒风萧瑟的没有眼泪的截然不同的俄罗斯,这里的人热情、随性、友好。提笔时我的眼前浮现出这一个个温馨有趣的小片段,联结成一张张美好的人情画,就让它们和镜头里的风景一起,温存在记忆深处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域外风/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游戏迷
   第12版:时尚秀/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同乡荟/大学城
记忆中的“人情画”
国际教育“连接世界”
“蓝色WE来”关注地球一小时
大学生版域外风/大学城08记忆中的“人情画” 2017-03-29 2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