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养生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季正是养心时
  文/王健

  【热点话题】

  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四季阴阳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所以养“心”成为夏季养生的重点。

  神静安心

  炎炎夏日,气温升高,引动心火,扰乱心神,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甚至谵语、神昏;天气炎热,机体代谢加快,耗血耗氧量增加,再加之出汗多,血粘度高,极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生。

  夏季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诉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意念心中存有冰雪一样,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这样会使身体感到天气更炎热。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机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影响。在心境平静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也就下降,故人的代谢减慢,心率变慢,躁热感就会减轻,因此,心静自然凉也。可谓: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午休养心

  夏天,人们睡得晚,起得早,易造成睡眠不足;经过上午的学习工作,有疲劳之感,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容易失眠的人,更需要“午休”来调养身心,恢复精力。

  另外在夏季,中午11时到1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手少阴心经当班之时,心经气血最旺,这时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火食气”;中午最热,气血充斥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尤其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

  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要午休,让心和大脑得到休息,以保持精力充沛。对上班人来说,中午不能“午休”,可以靠在椅子上,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以防“夏打盹”。午睡时间,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不易过长。午休时不要在穿堂风口或空调下方,更不能对着电扇吹,以防着凉受风,发生疾病。

  大汗伤心

  《内经》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夏至”之后,暑邪侵犯人体,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出汗,虽然适当的出汗有利于人体散热,但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伤“心”。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因此大汗,耗伤津液,气随津泄,伤到心阴(血)和心气。现代医学也认为:如果夏季出汗过多,人体水分减少,电解质紊乱,血液会变得黏稠,严重时甚至出现中暑、中风、心梗等危险情况。所以,夏季平时就要多注意补水,大量出汗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补充心脉。

  饮食清心

  夏天气候炎热,“心火”比较旺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助火的食物,比如火锅、辛辣或油腻之物,否则容易出现口腔溃疡、面生痤疮、便秘等病症。夏季喝粥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生津止渴,营养身体,如果再添加药食两用的食材,则能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如荷叶粥、冬瓜粥、绿豆百合粥、银耳莲子羹等。可适当多吃些苦味清心食物,如苦瓜、苦菜、芹菜、马兰头、百合等。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医学博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情理·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居家布置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虫草价格30年狂涨上千倍专家质疑其功效
日光浴有益健康
清心药膳食疗方
夏季正是养心时
乐在儿歌葆青春
家庭周刊养生保健13夏季正是养心时 2013-05-29 2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