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生活备忘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结构产业促建筑工人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高龄农民工或已超4000万,高龄农民工普遍“靠吃肉维持体力”的新闻引发了业界关注,近期建筑行业过万的薪资招聘也难以摆脱招工荒的难题。数据显示,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比重大幅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 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近2.69亿农民工中有近44%从事建筑行业。但是,细分发现,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不足14.5%;60后70后为主的老一代农民工的比例高达29.5%。 

  “从以上数据看出,现在说人口红利消失,首先会在建筑业出现。”有业内人士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随着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更愿意到劳动环境相对舒适、有一定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多培训机会的制造企业去工作,而传统劳动密集型建筑行业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将直接导致建筑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尴尬局面。”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也明确指出,我国建筑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在发达国家,不会有一大堆人来从事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特别高的工作。” 

  对此,作为国内新兴建筑行业的代表企业,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表示,钢结构建筑行业作为绿色建筑的最重要代表,其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等的生产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从而摆脱“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带来的发展瓶颈,为建筑行业升级转型树立标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也曾指出:当前招工难,一是普工招工难,反映的是农民工供给的有限性;二是技工招工难,反映的是转型升级过程中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性。他表示,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是解决“用工荒”的重要途径。

  钢结构的飞速发展无疑成为缓解“用工荒”的重要途径之一。单银木告诉记者,一方面,钢结构企业将不仅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让大批农民工转型升级为产业工人, 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也为农民工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提升了他们的谋生技能,让他们在城市中更具认同感,归属感。

  因此,杨志明曾表示: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将农民工培育为新型的产业工人,才能从总体上缓解农民工就业、企业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

  事实上,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业内专家表示,建筑行业中钢结构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对劳动力的平均需求比为1:2.5,如果能全部转化成钢结构产业工人,有利于我国从劳动力密集的落后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未来,随着钢结构在建筑市场上逐步攻城略地的飞速发展,不仅会推动大量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成功转化,还将为新型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阅读时分
   第16版:名人生活
沪公积金个贷额度或上调至140万元
钢结构产业促建筑工人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浦东“最美家庭”的故事广泛传播
告别雾霾拥抱蔚蓝
“积分钱包”重塑客户忠诚度
“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公众教育及义诊活动将在沪举办
日许部分邮轮旅客免签入境
创新才是新常态 顾家家居2小时开店789家
停业公告
家庭周刊生活备忘03钢结构产业促建筑工人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2015-03-25 2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