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
除非经历了特殊的压力、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突发的疾病或运动过量外,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经期普遍非常规律。如果你在这个年龄段的经期经常不稳定,那么你的身体很可能正在遭遇荷尔蒙水平的紊乱。最普遍的一种情况是你可能患了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症状是月经周期延长、雄性荷尔蒙分泌过多、卵巢排卵不正常等等。此外,附带的其他一些症状,比如体重问题,面部或四肢毛发增多,以及痤疮等都可能是患了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的症状。
【你的头号问题:痛经】
有种说法认为:年轻女性容易被痛经骚扰的原因是制造疼痛感觉的前列腺素进入子宫并发生痉挛,在行经期间的疼痛感尤其强烈。
医生也许会建议你服一种非类田醇的消炎药抵抗痛经,比如布洛芬或萘普生,这些药都是用来抑制前列腺素产生的,但他也许没有提醒你最好能在行经的前一天或是刚开始时服药,这样,药物会在痛经发生之前进入你的身体系统。
当然,还有比服用药物更自然的方式治疗痛经,比如服用OMEGA-3脂肪酸(从鲑鱼或鲔鱼提取的鱼油),或在骨盆处放置热敷垫,泡加入了海盐和碳酸氢钠的温水澡,轻轻地用拇指按压脚踝两边的凹陷处和跟腱及小腿肌。
25岁的PMS对策 这个年龄段的你如果确实患有经前综合征,那么你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痛经导致的头痛与肿胀。找出刺激性的引发性食物,如巧克力、坚果、奶酪、红酒和过多的盐分,并尽量在经前10天内把它清除出食谱。
35岁
这段时间,你月经的周期可能和每个月的银行账单一样从不耽搁,除非你怀孕生育。当然,如果压力过大,你的月经周期也有可能完全乱了套。还有,从前因为避孕不当而遗留的问题都可能在这个年龄阶段初露端倪——一些妇科疾病开始找上门来。
【你的头号问题:月经过多】
医学定义是:每个月流失血量80ml。如果在1小时或不到1小时内渗透整片夜用护翼卫生棉,或月事结束期间有流血现象,或经期流血超过2个星期,或连续几个月停经,那么你必须尽快看医生。
三四十岁女性的月经流量过多,很有可能是纤维瘤、甲状腺问题。纤维瘤是子宫里的肌肉和纤维细胞的良性增长,从而导致月经过多,进而产生贫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意即甲状腺功能不够活跃,能够导致月经周期不稳定或流量过多。少数女性月经过多,是因为有隐含的出血紊乱症。
35岁的PMS对策 或许你发现自己更容易焦虑、易怒、缺乏耐心甚至完全失去控制。更头痛的是,本来只持续两三天的经前综合征症状,现在却可能拖上个5到10天。这可能与这个年纪女性经历的身体变化有关。35岁左右是女人的身体承担最多任务的阶段,建议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全谷类食物;而且应少吃多餐,并减少咖啡因、酒类、糖类和钠的摄入,尤其在经期前的7~10天;增加每天的饮水量;每周运动几次,做深呼吸、肌肉放松与沉思打坐。如果浮肿是主要问题,建议多吃以下食物:芦笋、紫花苜蓿芽、蒲公英等。而为了确保体内有足够的钾,可多吃香蕉、杏和黑豆等食物。
45岁
到了45岁,你的经期正徘徊在规律和混乱之间。有的女性会发现行经流量增大,原因是你的身体即将停止生产卵子,所以身体忙于生产具有能力的卵子,身体制造更多有刺激小囊的荷尔蒙,这样也就增加了流血量。不过,接近50岁时行经量将渐渐减少。
【你的头号问题:不规律的经期】
在前绝经期,女性的周期可能会改变,没有规律,没有节奏,甚至没有理由。在很少的情况下,延长的或是过多的月经意味着子宫癌,所以在有类似症状时最好去看医生。失眠、盗汗、情绪化或头疼也会干扰你。这些症状多由荷尔蒙减少分泌所引起,主要是雌激素,不过甲状腺与垂体的疾病也会引发类似症状,请医生确诊。乐观的一面就是:处于前绝经期的女性通常拥有更旺盛的精力。
45岁的PMS对策 女性40岁以后,经前综合征开始复发。有些女性会错误地把经前综合征当作是绝经,因为它们的周期都很有规律。其实,前绝经期的表现虽然也很像经前综合征,但其特征却是不规律地行经。经前综合征的特有情绪化症状(比如焦虑)和思维能力变化(比如健忘)都会加剧。所以,要尽快以攻为守,对症下药。
医生除了给你开处方外,还有别的高招,比如建议你规律地运动,减少咖啡因摄入及少吃多餐。如果失眠,那么在睡前吃点东西,比如甘菊茶搭配饼干。45岁遭遇的月经问题很多与咖啡因和饮酒有关,尽管酒能制造暂时的昏睡感,但是它反弹的效果足以给你一个不眠之夜。沉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