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筒是古老的汉族工艺品。古代净化空气的一种室内用具,一般是直接将特制的香料或是香花放入香筒内,香气便从筒壁、筒盖的气孔中溢出,是古代富贵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实用品。
同时,由于香筒的制作考究,工艺精湛,又是一种清雅的室内陈设品。制作香筒的材料比较丰富,常见的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香筒。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小灌木,生长在山地和多石的地方。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缜密,色泽温润,有近似象牙的特征。黄杨木的软硬适中,非常易于施刀,尤其适用于镂雕或是浮雕。用黄杨木雕刻成的器物,外表质感淡雅,年代越久,色泽愈加深沉光亮,一直深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香筒亦名香插,为东亚汉字文化圈传统用于净化空气的一种室内用品、常见的祭祀供具之一。造型与古时汉族民间使用的筷笼相似,是种清雅的室内陈设品。一般是将特制之香料或是香花放入筒内,使香气从筒壁、筒盖的气孔中溢出。是古代贵族之生活实用品,由于是放置祀神敬祖的香枝,做工装饰均有讲究,并以各种吉祥图案装饰,以表对于神明祖先的虔诚敬意。材料多样,其中又以黄杨木最为常见。亦或用紫檀、竹子等做成,材质十分讲究,工艺一般都非常精美,切雕工多为镂空,较为经典的图案有商山四皓、惠山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贤等。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桂枝儿》有两首专门描写香筒的词:“香筒儿,我爱你玲珑剔透。一时间动了火其实难丢。暖温温,香喷喷,拢定双衣袖。”
“香筒儿,有一段香妃的丰致,那一个妙人儿开动了你的玉肌,眼儿漏泄了多少香和气。把两头拴住了,中间插一支。到那火褪香残也,这一点热烘烘直到底。”
冯梦龙对香筒的形制和功用作了独特的描述。香筒的外壁镂空处精美的花纹,立置于桌台之上,作为饰品,赏心悦目。筒内的烟香通过壁孔袅袅而出,冉冉升起,营造出馨香深远入心脾、氤氲朦胧似仙境的氛围。
香筒大多镂刻图纹,明末书画家文正亨《长物志》记有:“香筒旧者有李文甫所制,中雕花鸟,竹石,略以古筒为贵,若太涉脂粉便称俗品,亦不必置怀袖中。”从中可知文人所用香筒风尚,追崇简明、清雅。
香筒是我国的一种古老工艺品,不仅在我国,在韩国、日本也很常见,是净化空气用的,在古代也是一种祭祀用具。在古代,根香较少,那时多为香料,而盛放香料的另有器具,便是香盒。香筒类似于香薰,把香料或者香味比较浓厚的花朵放在香筒之内。香筒一般为镂空雕,所以,香气便通过这些孔洞飘散出来,使得室内芬芳馥郁,香气扑鼻,暗香浮动,浓香漂浮,这样一来,便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当然,对于图中这只香筒来说,可以盛放成块的香料和整朵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