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1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太太为啥非要见朱镕基?
怡然
  怡然

  儿时看古代故事,每每好奇,那时怎么都是刺史、县令亲自断案啊?市井小民“或因挟嫌,或因争利,或因负气,或因受属”,动辄就要告到本地的“首席行政长官”那儿,以求得“青天大老爷”明是非,息讼争。可以想见那些知州、知县“案”必躬亲,何等忙碌! 

  或许就是因为由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事务的缘故吧,潜移默化中,“一把手”意识长年累月地蔓延、根植于黎民百姓的头脑里,以致形成了刻板印象,似乎凡事非要“第一把手”过问发话,才能了断才有结果。千百年了,延续至今,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无数事实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固化了这种意识,由此滋生为“一把手依赖征”,几成多发病常见病了。 

  《朱镕基讲话实录》里,收录了朱镕基1995年10月的一次讲话《信访工作是体察民情的重要渠道》,其中说起在上海市工作期间,一次带区委书记、区长到八仙桥菜市场参观时发生的故事。他说:“群众一听我们去了,一会儿就把菜市场包围了。很多人都拿着一封信,要求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有一个老太太,瞧见我过来了,就往我这里跑。警卫人员把她拦住了,她说今天非找朱市长不行,不找朱市长解决不了她的问题。我就朝她走过去说,你不要着急,慢慢讲。她说家里厨房旁边的下水道堵塞已经一个礼拜没清理了,粪水快要冒出盖板了,怎么做饭啊!我说,你放心回去,下午就会有人去清理。如果没人去,你再打电话找我。这件事,我至今忘不了。” 

  在读这段话之初,以为这位老太太之所以非要找朱镕基不可,一定有了不得的难题,其诉求一定非常特殊。没想到,原来仅仅是因为“家里厨房旁边的下水道堵塞已经一个礼拜没清理了,粪水快要冒出盖板了”!这难道是非要市长才能解决的事吗?诚如朱镕基所分析的,那位老太太一定是找过干部多少次,没有人管这些事,最后认为只有找市长才能解决问题。 

  在某些官员看来,下水道堵塞之类的事,小得不能再小啦,根本不屑于理睬。可是,由于下水道堵塞,粪水要冒出来,没法做饭了,“民以食为天”啊,这还不是“天大的小事”?难怪朱镕基一针见血道:从这样一件小事本身,就能反映出我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可以想见,当年因为市长的过问,这位“额骨头碰到天花板”的老太太,家里的下水道很快就被疏通了。但要是当时朱镕基没到那里去视察呢?要是老太太当时没能见到市长呢?真难以想象她家的日子会怎么过下去。 

  16年过去了,“一把手依赖征”非但没有治愈,反成顽症、沉疴。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6%的受访者感叹,当今社会“一把手依赖征”严重,其中75.5%的人认为“非常严重”;61.7%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一把手依赖征”。调查发现,26.2%的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果不找“一把手”几乎不能解决问题;31.1%的人认为如果不找“一把手”很少能解决问题,32.7%的人认为不找“一把手”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仅8.0%的人认为不找“一把手”也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这个调查结果,应该是和我们大多数人的切身感受基本相吻合。而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非仅仅凸显了“一把手”的重要与权威,而是表现出许多官员群众观念的淡漠、懒政作风的滋长,以及少作为、不作为的惰性已然是一种行为习惯和普遍存在的痼疾。 

  “一把手”,是一个领导班子的“班长”,当然要担当全面负责的重任。但这个“班长” 不应该是“光杆司令”。不说“集体领导”吧,仅就“班长”的个人能力而言,面对本职工作和诸多群众的期待,即便有三头六臂也力不从心、无济于事呀。过去好长时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似乎就是“火车头”,一旦没有“火车头”,火车就瘫掉了。后来有了动车,我们才逐渐感悟到,此话并不科学。只有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整列火车才可能提速,才可能运行得更快更平稳。同理,“班长”的身先士卒无疑特别要紧,但班子成员的齐心协力,所有职能部门的各 

  司其职,才有可能表现出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全心全意。归根究底,还是一个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态度问题。同时,“一把手依赖征”也暴露了民主体制、行政机制、权力配置等方面的诸多弊端,而这与法治社会建设、勤政善政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强化执政为民的意识和自觉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样迫在眉睫。 

  听听朱镕基讲述的16年前的故事,看看如今的民意调查结果,我们的各级公仆们不会不以为意、无动于衷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综合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视窗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公众服务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家装之窗
   第B20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21版:现代家居/材质锦囊
   第B22版:地产新闻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老太太为啥非要见朱镕基?
古韵传神 新诗发轫
巴夏礼被打事件
从“打衙祭”到“打牙祭”
杨松涛说
告别虎迎来龙
一本《故事会》的丹麦之旅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老太太为啥非要见朱镕基? 2012-01-06 2 2012年0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