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小就是《故事会》的忠实读者,可能是轻松幽默又感人至深的特色所在,即便现在已经到了艰辛的攻博阶段,通宵实验时,案头也不忘摆几本《故事会》。碰到思维卡壳的时候,随手翻几页,讲个笑话给周围的“战友”听听,乐一乐,解解乏,精神头好了再继续奋战。
不久前接到赴欧洲继续深造的通知,临上飞机,包里特意塞了最新一期《故事会》。十个小时的飞行,当别人满面倦容地盯着前方的小屏幕时,我却兴致勃勃地读起故事来。邻座是个意大利小伙儿,看我读得乐不可支,凑过来问:“你怎么这么高兴呀?”我扬了扬手中的《故事会》:“你们有伊索寓言,我们有这个!”看着他一脸惊讶的样子,我心里挺得意。
飞机晚点,落地之后已是深夜,北欧冬季多雨,出了机场,一股阴冷的风灌进脖子,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站台上零星几辆出租车陆续载了客人离开,时差带来的倦意袭来,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估计今晚等不到车了,我想干脆在机场凑合一宿,摊开那本已经皱巴巴的《故事会》铺在箱子上,坐下来打起瞌睡来。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摇醒,一个亚洲人模样的老太太站在我面前,用熟悉的普通话问道:“小伙子,从中国来的吧?”
“是啊,您怎么知道?”
“喏!”她指指不知何时滑在地下的那本《故事会》,“看到它就知道了,这么多年了,竟然还在。”
通过后来的攀谈,我才知道,原来这老太太来丹麦二十多年了,她原是上海的一名中学老师,现在在一家私立中学教中文。刚在机场送人,看到一个年轻人靠在那里打瞌睡,脚边散落着一本似曾熟悉的小册子……她告诉我:多年前,她也是《故事会》的读者,在上面读过《蔷薇花案件》《如此恋爱》《麦子长出来了》什么的,印象甚深,没想到,今天竟然在异国他乡,又遇见了它。
再后来,老太太成了我的房东,她还嘱咐我,回国探亲时不妨多带几本《故事会》来,在这个安徒生的故乡,孩子们都爱听故事。随着中文教育在海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丹麦学校将中文列为第二外语,比法文还要受欢迎。读故事、讲故事,正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方法,她要用中文,讲中国的故事给孩子们听!
《故事会》的故事 明请读《飞回来的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