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中国千总梁国定没想那么多,听人举报,马上就直接登船去捉拿了。船长肯尼迪立即向厦门领事兼广州代办领事巴夏礼报案。巴夏礼一听,马上跑到事发地,要求梁国定把嫌犯带到领事馆去审讯,被梁国定拒绝。就在双方争执间,巴夏礼挨了梁国定手下人一个嘴巴子。就这么一个嘴巴子,战争的阴云笼罩到广州上空了。
1841年,13岁的巴夏礼来到中国澳门谋生。14岁时,由于会了一点中国话而做了子承父业的英国翻译小马礼逊的童仆。16岁时,巴夏礼做了厦门领事馆的译员,亚罗号事件发生时,他28岁,已担任了厦门领事和广州代理领事。看来,巴夏礼是个自学成才的主儿。
此时,受了中国小吏一巴掌的巴夏礼,在回到领事馆后,他给叶名琛发去了一份照会,中心意思如下:第一,这是严重的侮辱,必须马上赔偿;第二,侮辱是公开的,所以赔偿也应是公开的;第三,从亚罗号上带走的人,由梁国定当着我们的面送回原船;第四,中国官员在亚罗号上扯下了英国国旗,更是严重的侮辱。此时,钦差叶名琛回复如下:亚罗号不是英国船而是中国船,它无权挂英国旗;事件发生时,船上根本没悬挂旗;亚罗号上的水手,至少有一名是惯匪,一名是海盗,所以他留下这两个坏蛋和一名证人,其余9人送回。叶名琛的回复离巴夏礼的要求太远,所以巴夏礼拒绝接收这9人。
与此同时,巴夏礼接到了驻华公使包令的训令:公开交还12人;叶名琛书面道歉,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48小时内做不到,英国海军就会采取行动。
叶名琛对此回复说:中国官员以后再不捉拿外国划艇了,但是请外国莫把执照卖给中国船。英方不满意叶名琛的答复,扣押一只中国大沙船。可叶名琛得意洋洋地回复说:扣押的船乃民间私船,不是官船。
巴夏礼气坏了,跟这等官员打交道,真是气死你没商量,英方扣押民间船只,中国官方不但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呢。相当于你绑架了他的孩子,他却暗示你:我是他后娘!你把他撕票才好呢!
21日,气急之下的巴夏礼向叶名琛发出了最后通牒:限24小时内接受英方全部要求。叶名琛立即答复说:以后会尊重条约与英国国旗;捉拿的水手可以放回十名;至于道歉嘛,中方没错,所以无歉可道。第二天,离最后期限还有一个钟头
时,叶名琛把12名水手全送了过来。但是,他没有满足巴夏礼的其他要求,巴夏礼仍然拒绝接收,并且待期限一到,就把问题提交给了英国海军。时间是1856年10月22日。战争就要开始了,而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首战之地将是广州。
现在的问题在于:广州,做好战争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