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新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新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新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新进展
     
2012年02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肢肿胀留心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新进展
  不久前发布的美国2012年版抗栓和防栓指南AC-CP-9,在微博上引起广大医生的关注。其中关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无论对医生或是患者都不无裨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venous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 

  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怀疑有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这样,大部分的深静脉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诊断。但是,B超对于小腿静脉血栓容易忽略,对于髂静脉或腔静脉血栓诊断率很低(因有肠道气体干扰)。所以,临床上高度怀疑静脉血栓,而B超报告没有显示血栓的话,并不代表可以排除血栓。必要时可以采用髂静脉造影或者髂静脉CT。 

  只要病人没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问题,一般首选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作用在于防止血栓继续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给侧枝循环的开放缓解症状争取条件。 

  抗凝治疗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案,其应用的规范性对治疗结果至关重要。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先于华法令口服、抗凝治疗的时间在3-6个月等。 

  不规范治疗往往表现为:以辅助的药物治疗替代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剂量和疗程不足、过度采用溶栓药物造成大出血等。 

  当然,对于病人近期有手术史、脑血管意外以及有凝血功能不良的病人,不应该使用或慎重使用抗凝治疗。这类病人如果有肺栓塞风险或已经发生肺栓塞,应该植入腔静脉滤器。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静脉血栓才是最关键的。比如这次新的指南里特别提到:在长途飞行或坐车过程中,要经常活动小腿。张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下肢肿胀留心血栓形成
腰僵难愈“追查”强直性脊柱炎
心电图“正常”仍隐藏“陷阱”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保健B03下肢肿胀留心血栓形成 2012-02-20 2 2012年02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