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电图“正常”仍隐藏“陷阱”
  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患者多次心电图检查正常以为心脏“没多大问题”,结果却发生了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这提示我们要警惕潜伏在心电图“正常”背后的“陷阱”。

  心电图检查是医院里用来诊断心脏病变的常规手段。因为其操作安全有效、价廉方便而被病人广泛接受。特别是对有胸闷、胸痛、气短和心慌等不适主诉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往往是首选。但切莫以为心电图正常就能排除心脏病了。尽管单纯的心电图检查就可以发现临床上常见的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但心电图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手段肯定有它的局限性。

  陷阱一:阵发性心脏病常常听到一些病人和家属讲“心脏病不发的时候是检查不出来的”,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心电图检查只能反映即刻的心电活动,而许多病人发病是阵发性的,到达医院的时候症状已经缓解了。特别是一些被称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往往“正常”,但实际上他们又是很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的高危病人,所以单次的心电图检查就不全面了。还有些阵发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病人到医院的时候发作停止了,往往单次心电图也无法检查到。

  陷阱二: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再有一些心脏瓣膜病变、心脏扩大等心脏形态和结构发生病变的患者常常感觉胸闷、气急,严重者稍稍活动就会气喘。但心电图检查也往往正常。

  尽管“陷阱”重重,但医生仍有其他手段帮助诊断。

  手段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被称为“HOLTER”病人背上一个“小盒子”就可以回家。它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这24小时内任一时间发生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都被“跟踪在案”,不会被遗漏。

  手段二:超声心动图,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彩超”对于像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形态和结构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通过心脏大小的变化一定条件下可以判断病人病情是否好转。同时此项检查是心脏功能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外科手术前评定患者耐受性的常用检查。

  手段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医院里目前有两种检查方式:一种是有创的,一种是无创的,无创检查被称为“冠脉CT”,门诊即可检查不需要住院。

  手段四: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它同样是从静脉像输液一样打入药物和造影剂,然后利用特殊仪器在电脑上显示出心脏的病变。

  通过上面的检查手段我们发现了部分心脏微血管病变的病人,如常见心肌炎、心肌病、心脏X综合征。他们常常感到胸痛或胸闷但往往心电图检查正常。然后经过针对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所以,心电图正常并不等于没有心脏病,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接受合理的检查,找出那些隐藏着的心脏病,及时治疗,保障健康。

  申进阁蒋锦琪(主任)(上海市胸科医院急诊科)       本版图片lC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下肢肿胀留心血栓形成
腰僵难愈“追查”强直性脊柱炎
心电图“正常”仍隐藏“陷阱”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保健B03心电图“正常”仍隐藏“陷阱” 2012-02-20 2 2012年02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