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宁是位学习成绩很优秀的中学生,也比较热心,因此总有同学向他问问题。有一天正好是中秋节,傍晚,家里早就做好了丰盛的饭菜等着晓宁回来。可直到天黑晓宁才进家门,饭菜都凉了。晓宁解释说今天下午数学考试,考完有几个同学对其中的难题不会做,他就给同学们讲了讲解法。这时,在本市读大二被邀请来过节吃饭的表姐插话说:“晓宁,你傻不傻呀?你教他们不仅耽误时间,影响你的学习。同学实际上都是竞争对手,教会了同学,那他们以后在学科竞赛和将来的高考中超过了你,你不是亏大了!”晓宁听了,惊愕不已,但想想表姐的话又好象挺在理,那以后自己还帮不帮同学?这让晓宁有些困惑。
这样的困惑不单是晓宁有,相信不少同学尤其成绩很优秀的同学都曾遇到过。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请让我们先看两个真实的故事。
抗美援朝时期,在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一架敌机正飞速地向阵地俯冲下来,正当班长准备卧倒时,突然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个小战士还在那儿直愣愣地站着。班长顾不上多想,一下子扑了过去,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身下。一声响过后,班长站起拍拍落在身上的泥土,正准备教育这位小战士,回头一看,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上上个世纪中叶的一年冬季,一个少年流浪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叫做沃尔森的小镇,在那里,善良的杰克逊镇长收留了这个少年。
那些日子,雨雪交加,镇长杰克逊家花圃的的一条小路泥泞不堪,行人纷纷改道穿花圃而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少年很痛惜,便冒着雨雪看护花圃,让行人仍从花圃外的泥沼中行路。此时,镇长却挑来一担炉渣,将那条小路铺好了,行人便自然不从花圃穿行而仍走那条铺好的小路。镇长就此对那少年说:“帮助别人不就是帮助自己么!”
“帮助别人不就是帮助自己么!”普普通通的一句活,让少年的心灵大受震撼,大受启迪。他得以悟出:“帮助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镇长的一句活,成了这个少年终生享用不尽的巨大财富,他就是后来的石油大王哈默。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成就自己。
诚然,有同学会想:关键时刻与同学们交流,献出自己的学习秘诀,教会他们克服困难,是不是会增强他人的竞争实力,而自己得不偿失?其实这是一个思想误区,因为帮助他人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与提高,并且你所在班级的同学们都进步了,你自然会从中受益。况且,平时多与同学、老师及家长交流,还能开阔你的思维,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不但能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还有助于缓解你的心理压力。
帮助别人,你也会得到快乐;帮助别人成功,你也会成功;帮助别人圆梦,你也将圆自己的梦。帮助是一种分享,与你分享的人越多,成功的价值也将越大;帮助是一种力量,你传递得越多,自身的力量也会越强;帮助是一种无言的爱,你给予得越多,也将获得更多阳光雨露。
我们看看雷锋,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解放军战士,他之所以活得无比快乐,正是因为他每时每刻只记得别人的困难和需要,然后尽心尽力真诚地去帮助别人,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从来没有指望别人的回报。
帮助别人、服务社会是唯一目的,提升自我则是意外的收获。
章睿齐(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