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PM2.5,也关注烟草毒物
潘珏
  ◆潘珏

  最近门诊时看见病人戴口罩的多了,有时他们一边喊戴口罩胸闷,一边将口鼻罩得严严实实,无奈他们的呼吸道是有基础疾病,不想再受PM2.5的进一步损害。

  的确,PM2.5(即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粒径小,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的肺脏影响更大。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肺血管吸收、不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对全身脏器产生影响。可悲的是,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 

  再说我们的烟民,每支卷烟燃烧包含除尼古丁外,释放出4000多种化学物质,60-70种致癌物质,上述提到的PM2.5颗粒在每支卷烟燃烧释放的物质中亦占一定的比例,空气污染是你个人不能控制的因素,但主动吸入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亚硝胺、一氧化碳、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有害及致癌物质,难道这种危害比PM2.5来得少吗?事实证明,吸烟患者鼻腔内的绒毛,下呼吸道的纤毛系统功能是大大地受损害的,在电子显微镜下,烟民的纤毛稀疏、脱落、功能丧失,好比“秃头”,如此的呼吸道防御机制怎能通过纤毛摆动及其粘膜下的纤体分泌的粘液将有害颗粒黏住并及时输送出呼吸道呢?不吸烟者的呼吸道至少能部分抵挡进入呼吸道的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而烟民却束手无策,最终导致肺泡结构的破坏,造成肺气肿,呼吸衰竭或者肺癌。

  吸烟者在关注PM2.5时,也请关注你吸入的烟草毒物!烟草是“致病于无形,致病于长远”,请三思!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医院吸烟及其相关门诊:周四下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6版:评论·综合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财经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阳光天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再生
   第A16版:再生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3·15专刊
   第A21版:3·15专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关注PM2.5,也关注烟草毒物
十年“靶向”精准抗癌
痔疮治疗:无痛、微创
如何提防干眼症侵袭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关注PM2.5,也关注烟草毒物 2012-03-12 2 2012年03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