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血缘关系
走进这对“母子”的家中,记者有些惊讶于眼前所见。屋内整洁有序,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很难想象,打理这个家的,就是沈秀龙。
34年前,55岁的万金秀失去唯一的儿子,留下27岁的儿媳带着两岁的孙子。
沈秀龙16岁丧父,母亲改嫁后,他带着四个弟妹相依为命,因为家贫,直到29岁才因人介绍与丧夫的万金秀的媳妇结婚,走进万金秀的家中。从此,沈秀龙有了“母亲”和“儿子”,尽管都和他没有血缘关系。
30多年来,一家人和睦相处。沈秀龙没有自己的孩子,妻子与他结婚时已节育。万金秀觉得愧对他,劝他领养一个,但他始终没答应。
2006年,万金秀的儿媳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没多久就过世了。老人的孙子已结婚成家。这个家,就只剩下“母子”二人。
照料老人生活
“儿媳走的时候,我眼睛都快哭瞎了,”万金秀说,“但我不怕没人养老,秀龙人好,他不会不管我。”
以前,家务琐事都由妻子料理,妻子生病后,沈秀龙不得不学着照料家里的一切。妻子过世后,照顾万金秀的重任更是全落在了沈秀龙身上。沈秀龙说,万金秀不把他当外人,他也早就把万金秀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沈秀龙退休前是环卫工人,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扫马路,但临出门前他都会为“妈妈”做好早饭。上午工作结束后,就忙着买菜准备中饭,下午继续出门上班,傍晚下班再回家做饭。邻居们告诉记者,万金秀和他们聊天时,时常念叨着“儿子”的好,“怕老太太嚼不动肉,秀龙就专门做成肉圆,怕老太太吃鱼卡到鱼刺,就专门做成爆鱼。”
胜过亲生儿子
几个月前,万金秀不慎摔跤,卧床许久,直到最近才能重新行走。那段日子里,沈秀龙的负担更重了,照顾得也更贴心了。为老人洗衣服、贴膏药,甚至倒尿盆,日常照顾几乎都由他一手包办。直到本月初,在居委会的安排下,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开始上门为老人服务,沈秀龙的担子才稍许轻了些。
万金秀说,找到这个“儿子”,是她的福气;而沈秀龙却说,对“妈妈”好是一种习惯,“好了那么多年了,当然要好到最后。”
通讯员 许萍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