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盼完善立法听证后续反馈机制
徐轶汝
  说起为何会报名参加今年2月22日举行的《上海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32岁的邓延斌有自己的“小九九”———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他对“停车难”深有体会;作为一个创业者,他当时正在做一个智能交通项目,所以希望了解市政府对解决停车问题的态度。 

  项目瞄准智能交通 

  一年多前,“80后”邓延斌开始创业。今年初,他的公司开始就一个智能交通项目展开调研,最初的想法是:定位全上海所有的停车位(包括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位),与移动网络平台结合,司机用手机就能查询到最近的空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全市近万停车位上安装一个可以发射信号的小装置,与网络平台连接,预估的安装成本约200万元。调研过程中,邓延斌从新闻里了解到召开立法听证会的消息,“以前从未参加过这类公民政治生活,很想了解政府是如何决策的。”另一方面,如果有机会接触到停车行业的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对正在进行的调研肯定有帮助。 

  果然,当天现场有一位来自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智能交通中心的专家朱昊。朱昊提醒邓延斌,做这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成熟可靠的商业模式,保证利润来源,即便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运营,仍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邓延斌这家只有2个人的小公司,显然是“吃”不下这么大的项目的。 

  希望建立反馈机制 

  由于找不到停车位,路边停了两分钟就被“贴条”;小区车满为患,到处划线,物业欲改绿化地为车库,因部分居民强烈反对只得作罢……这些停车“尴尬事”,邓延斌都有亲身体会。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代表,他对“停车难”的思考虽然不及专家学者那么广、深,但也常常冒出一两个“思想火花”。 

  参加立法听证会这事儿,邓延斌并没有告诉很多人,连父母也是从电视上看到儿子才知道的。很多亲戚朋友当晚都打来电话,好奇地向他打听。趁此机会,邓延斌“普及”了一下立法听证这一公开征询民主意见的重要途径。 

  不过,让他觉得有些疑惑的是,听证会至今已3个多月了,听证代表的意见有没有被采纳,政府部门始终没个说法。“信函也好,电话也好,总得有个反馈。”邓延斌希望,政府部门能积极完善立法听证后续反馈机制,及时公布立法的后续程序和最终修订的法文,并告知听证代表。这其实也是积极互动的另一个表现,从而增进市民与行政部门的及时交流和沟通,使立法听证工作更加公开,尊重了市民的参与行为。 

  本报记者  徐轶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职场方圆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19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20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垃圾分类 物业也要有担当
未办理用工手续私自雇佣外国人违法将受罚
盼完善立法听证后续反馈机制
市民开啤酒瓶时被炸伤眼睛 两份病历记录成“铁证”
新民晚报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A23盼完善立法听证后续反馈机制 2012-06-09 2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