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本版列表新闻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如何用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如何用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如何用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如何用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开啤酒瓶时被炸伤眼睛 两份病历记录成“铁证”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如何用
宋宁华
  编者按>>> 

  6月7日,上海法院组织编纂、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法官智库丛书》发布,丛书通过总结法官办案的理论和实战案例,体现上海法官智慧的集聚和传承,不但可让法官加强知识储备自我更新,也能让老百姓看到法官如何依法明断、定纷止争。本周刊今起推出“法官智库探秘”专栏,透过各种断案故事,探寻智库里面的“秘密”。

  诉讼靠证据说话。对当事人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对律师来说,办案就是办证据;对法官来说,审案也就是审证据,故曰:证据是诉讼“无冕之王”。 

  由于受传统民事证据理论的约束和影响。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事实认定往往坚持的是客观证明标准,不仅限制了法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确立司法权威。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坚持“高度盖然性”标准有积极意义。 

  案例说法 

  市民舒某在开启啤酒瓶时,啤酒瓶突然炸伤其左眼,导致其左眼失明。为此,他告到法院要求赔偿。舒某起诉时,向法院提交了破碎啤酒瓶及有关病情证明、病历记录。

  对于啤酒瓶爆炸与原告受伤是否有因果关系,法官并没有苛求原告提供“确凿、充分”的证据。法官在事实与证据的说明中认为,原告舒某左眼受伤后,立即被送往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认为伤情严重,建议送往上级医院。两家医院的病情证明、病历记录都记载了原告当时对医生的陈述,“左眼因啤酒瓶爆炸击伤。”原告左眼受伤后就送往两家医院,前后约4小时,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原告不太可能编造谎言;而且他到医院就诊时,不知道左眼已经失明、无法医治,因此他欺骗医生、误导医疗的可能性不大。且被告也没有任何反证。 

  据此,法院认定被告啤酒生产商应承担赔偿责任。

  专家点评 

  在这起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官运用的是自由心证,不盲目追求不可得的“客观真实”,而是运用“高度盖然性”,还受害者公正。 

  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规范证据收集、运用和审查认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证据规定》采用了“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但缺乏可操作性。本市法院法官结合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和审判实践,将“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提出了具体应用的原则和方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武胜建 

  (记者 宋宁华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职场方圆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19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20版:波兰 乌克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垃圾分类 物业也要有担当
未办理用工手续私自雇佣外国人违法将受罚
盼完善立法听证后续反馈机制
市民开啤酒瓶时被炸伤眼睛 两份病历记录成“铁证”
新民晚报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A23市民开啤酒瓶时被炸伤眼睛 两份病历记录成“铁证” 2012-06-09 2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