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普通的巡逻民警,工作在一个平凡的岗位。没有社区民警的家长里短,没有刑警的抽丝剥茧,没有特警的出生入死,只有头顶的烈日和脚下的冰霜。但因为热爱,因为认真,他依然作出了不凡的成绩,赢得了尊重与民心。
他叫倪俊,虹桥机场西警务区巡逻民警。这些年,他用自己总结出的独特工作法,仔细巡逻,耐心盘查,为150多位市民找回被盗抢的非机动车。
倪俊找车为何这样神?昨天,本报记者跟随他一起巡逻,探寻其中的奥秘。
抹去灰尘
弯腰细查发动机号
作为一名机场巡警,为何能碰上这么多被盗非机动车?初见倪俊,记者首先抛出这个疑惑。倪俊告诉记者,他巡逻的范围主要是场区道路,不光是机场范围内,还包括周边的道路。由于虹桥枢纽的独特地理位置,每天过境的车流量相当大。尤其是七莘路、申昆路,更是很多骑非机动车市民的首选。
倪俊是车巡民警,因为机场的特殊性,他的巡逻区域里重点单位不下20多个,包括机库、航空业务楼、泵站等,其中有7个更是巡逻必到点,每小时必须打卡一次。检查重点部位一丝不苟,到了马路上,倪俊同样警惕而敏锐。
“我喜欢观察车辆,6年巡下来,已经有感觉了。车从我面前开过,一眼扫过去,就能感觉到是否有疑点。”倪俊告诉记者,遇上可疑的车,他并不马上盘查,而是驾车慢慢跟着,仔细辨识车况、车牌。一般来说,那些车况不佳、车牌倒挂的车往往需要仔细盘问。“这很好理解,自己的车都会爱护,都会弄弄清爽,牌照挂正。”
在七莘路、润虹路附近,倪俊盯上了一辆黑色的助动车。车子又脏又破,没悬挂牌照,倪俊跟了一会,决定下车盘查。
车主李先生对于检查十分配合,他解释说,没有号牌是因为之前掉了一直没补,并掏出购车发票为证。尽管如此,倪俊依然没有轻信,他扶住车子仔细观察,努力辨识发动机的序列号,因为号码被灰尘和油污盖住无法看清,他转身钻进自己的巡车,从车上拿下一块抹布,弯下腰用力抹去灰尘和油污,把发动机号一一记下后,呼叫电台查询。
经过查询,证实这辆车没有被报失过,倪俊还不放心,记下了车主的身份证号。检查完毕,倪俊主动向车主致谢:“耽误您时间了,谢谢您的配合。”车主老李很爽快,“应该的,车丢了谁都会恼火,你们查得认真我们也放心,能理解。”
一路走走停停,接连盘查了几辆认为有疑点的车辆,都没有发现异常。倪俊解释说,一百辆可疑车里,可能只有一辆是被盗的,但如果少查一辆,就可能错过。
特别的认真,特别的细致,可能就是倪俊最大的特点。记者发现,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随手一翻,上面记录着他近几年来所有找回车辆的信息,每一个案例,时间、地点、经过、当事人、失主,都记得清清楚楚。最近的一个日期是6月4日,同样是在七莘路、润虹路口,他查获了一辆被盗的轻便摩托车。
正是从这些经验的积累中,倪俊不断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盘查被盗抢车辆“三定三查”工作法,并已经在分局范围内推广。
找车如神
因为喜爱所以认真
谈起找车如神的最大秘诀,倪俊告诉记者,他从1996年从警至今已经16年了,前10年一直在办案单位当侦查员,这也练就了他较为敏锐的观察能力。
倪俊是机场分局连续两年的“巡逻盘查能手”,但当初刚转换到巡警岗位时,他也并不能马上就胜任。“前两年一直找不到感觉,只能跟着师傅拼命学。”因为被盗车辆常和假牌假证联系在一起,倪俊还专门向在交警部门工作的同学请教,学习识别假牌的技巧。倪俊说,关键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喜欢了,就会认真,就能把工作做好。
当了6年巡警,如何才能一直远离职业的倦怠感,一直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呢?这是记者的又一个疑问。对此,倪俊感触很深。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喜欢老百姓信任的目光,喜欢他们握着你的手,那种十分用力的感觉,喜欢他们失而复得的时候,那种开心,喜欢他们对你真诚的表扬。这些都是我最大的动力。”这不是大话,倪俊说得十分坦诚。他说,也许有人觉得这是虚荣,但真的,每次老百姓握着手向我道谢,我都感到充满了动力。
去年6月,倪俊在巡逻时查获一辆被盗轻便摩托车,他很高兴地打电话给失主吴先生。不料吴先生正在外地出差,一时赶不回上海。倪俊比失主还急,打了好几个电话询问吴先生的归期。
好不容易等到了吴先生的电话,告诉倪俊自己马上就要乘飞机回上海,正好降落在虹桥机场,想顺便取回车子。此时,倪俊刚值了两天夜班在家里休息,但他一口答应下来,并马上从普陀的家里赶往派出所。
办好手续取好车,吴先生还没到,倪俊又仔细查了一下车况,发现摩托车的油箱已经见底。考虑到吴先生很可能要把车子骑回去,倪俊把车子一路推到附近的加油站,自己掏钱加满了油。
当吴先生领回自己被盗2年的摩托车时,也激动万分,更让他感动的,是那一箱油中的警民情谊,他连夜赶制了一面锦旗,第二天就送到了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