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宫迎嘉宾
     
本版列表新闻
~~~——对话“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对话“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默契三人组: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
——对话“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白瑞雪 李宣良 赵薇
景海鹏 男,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刘旺 男,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刘洋 女,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景海鹏、刘旺、刘洋——当这份充满悬念的名单在大漠深处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揭晓时,神舟九号也就到了出征太空的最后时刻。他们是谁?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训练?他们眼中的对方是什么样?发射前夕,3位航天员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飞天心情——

  “现在还不是激动的时候”

  记者:入选乘组的心情如何?

  刘洋:感触很多,不仅仅是高兴。我国时隔7到8年才招收女飞行员,我高三那年赶上了。当了几年飞行员,赶上2009年我国选航天员。在我加入这个队伍以后,又赶上了神九任务。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密不可分。

  记者:作为第一批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人,第一次入选乘组激动吗?

  刘旺:我14年来的辛苦付出得到了认可。这14年,我像其他航天员一样,时刻准备着执行航天飞行任务。这次能够入选乘组,只不过是因为我比大家幸运一点,发挥得好一点。妻子也问我,激动不?我说,没有激动,只有片刻的放松,之后便感到责任重大。可能等到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后,我才会真正激动吧。

  记者: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人生能有一次轰轰烈烈,此生可以无憾。在执行了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之后,你为什么还想重返太空?

  景海鹏:我原本是一个农村孩子,在国家的培养下从战斗机飞行员成为航天员。1998年1月进入航天员大队时我们立下誓言:“我志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一切。”只要国家需要,我任何时候都可以重返太空。这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要求高、操作难度大,需要一个曾经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全力配合协同。我必须义无反顾地做好准备,发令枪一响,就冲向终点。

  记者:除了“新老搭配”,你们也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第一次“男女搭配”的乘组。为什么让女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

  景海鹏:女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绝对不仅仅是代表“半边天”。女性耐受力强,操作细腻精准。这次飞行时间长,乘组之间的配合支持以及生活方面的互相照料更加重要,女性的加入有利于任务完成,有利于乘组心理建设。这也是我国航天飞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训练历程——

  “超过自动对接精度”

  记者:这次任务给航天员带来哪些新挑战?

  景海鹏:首先是手控交会对接难。地面练得再熟练,天地之间都有差异,这是最大挑战。第二,任务持续时间长,对肌肉、骨骼、心血管能力等都可能有影响,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出挑战;第三,乘组新组合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记者:要熟练掌握手控交会对接操作,需要训练多少次?

  景海鹏:我们的平均训练次数大概是1500次左右。操作技能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训练。现在我们不看任何参数也能准确对接,远远超过了工程专家对我们的要求,也超过了自动对接的精度。

  刘旺:飞船在太空中运动特性跟地面不一样,方向、姿态、位置、速度都要控制好,才能完成交会对接,考验航天员及时发现、及时反应、准确控制的反应能力和天赋。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练习次数,但也需要思考。我给参与设计的工程师们打过无数次电话,请教他们设计的思路、原理、规律。原理掌握越透彻,分析问题会越细致。

  记者:训练苦吗?

  刘洋:我当飞行员的时候受过很多磨砺,以为航天员训练不在话下。但是真正加入航天员队伍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跟想象的不一样。在飞行部队做转椅检查只要4分钟,但航天员的转椅训练要持续15分钟。我到第5分钟就感觉达到了极限,非常难受。但是不能呕吐,也不能喊停。教员说过不行了就喊停,但从第一批航天员到我们这批航天员,没有人中途停过。因为身体对转椅会有一种条件反应式的记忆,如果你第一次呕吐或停止,下一次就很难坚持了。我只好拼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想象自己站在美丽的海边。第一次挺了过去,第二次好多了,后来就一次比一次顺利了。  

  乘组默契——

  “一加一加一大于三”

  记者:经过这段时间训练,你们3人完成“磨合”了吗?

  刘旺:我们之间的默契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需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意思。

  记者:刘旺和刘洋评价下景海鹏吧。

  刘旺:景海鹏上过天,工作经验丰富,对我们的心理有稳定作用。他经常根据自己的飞行经验给我们的问题作出解释。

  刘洋:我曾有过担心,景师兄已经上过天了,会不会对这一次任务稍微掉以轻心?没想到,他认真、细致的劲头比我们新人更甚。我想,他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能让我们这个乘组发挥出“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

  记者:刘旺好像不太爱说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景海鹏:他非常聪明,在飞行学校就是双优学员,为今天执行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掌握知识扎实,和战友们的感情也很好。乘组成员间需要很好的相容性,因为航天任务不像飞行员开战斗机那样一个人说了算。可以说,他和我们是最佳组合。刘旺等上天等了14年。他和我一样是山西人,我开玩笑说,他就像老陈醋,越酿越香。

  刘洋:刘师兄是一个沉稳、内敛、冷静的人。他很睿智,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悟性。我们每个模拟器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延迟误差小一点,有的延迟误差大一点。我看他手控交会对接这么多次,不管模拟器是什么状态,都做得特别好。

  家人深情——

  “默默支持最珍贵”

  记者:景海鹏对上一次飞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有没有遗憾?

  景海鹏:失重那一刻感觉是头朝下,我们向彼此竖起大拇指说:“哥们儿,失重了!”到了值班时,我慢慢移动到窗边看地球。陆地的棕黄,高山的奇峻,缎带似的江河,要多美有多美。那时候不由自主会思考宇宙的无际、个人的渺小和国家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人太自豪了。可惜的是,由于神七飞行中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工作,拍摄的视频不多。这次上天,我们要把祖国的河山多拍一些。

  记者:除了工作,刘洋对这次飞行有何向往?

  刘洋:我最向往能在太空中多体验一下美妙的失重环境,看看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看看祖国,把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来,带回来给工作人员作参考。

  记者:对于你执行飞行任务,家里人什么态度?

  刘洋:我丈夫非常支持。我当飞行员时,他就从事飞行地面保障工作。现在我当航天员了,他又来保障航天员。我训练时都住在航天员公寓,只有周末才回家。双方父母年纪大了,还有柴米油盐忙不完的琐事,但是任何事情他都不会跟我讲,自己默默地去做完。不是说他不需要我,而是不允许我因为这个家而分心。我之所以能克服那么多困难走到现在,跟他的支持分不开。

  记者:要孩子的时间表有了吗?

  刘洋:等任务执行完再说吧。

  记者:我们听说刘旺的老母亲还不知道儿子要到太空飞行了。

  刘旺:我妈身体不太好。她看到有关神舟九号的新闻,打电话问我入选没?我问她,你希望你儿子入选吗?她说,不希望。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先铺垫下。其实她是希望我实现理想的,但又特别为我担心。

  记者:但这事儿瞒不住啊。

  刘旺:任务交给我妻子了,提前一天告诉她。

  记者:我们见过景海鹏的妻子,神七飞了几天,她就几天没有睡好觉。

  景海鹏:我媳妇不爱说话,一直用行动默默支持我。说到家里,我一直觉得愧疚。今年孩子中考,一直是她在照顾。我的职业就是这样。神七任务从北京出发时,她送我们登上飞机那一刻,我看见她转过身去,肯定是哭了。任务完成回来一看,她都变样了,瘦了很多。我跟她说,上次飞3天,你可以不睡觉,但这次十来天不能不睡啊。她说,到时候再看,实在撑不住了就睡呗。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李宣良 赵薇

  (据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5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宫迎嘉宾
   第A03版:宫迎嘉宾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2012上海中考直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专题报道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拍卖专题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拍卖专题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默契三人组: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
直系亲属无传染病遗传病史
新民晚报宫迎嘉宾A03默契三人组: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 2012-06-16 2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