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儿童疾病乃至成人的慢性病都可追溯到生命早期,即胎儿至2岁以前。”“我们的工作是想探究生命早期的各种环境及遗传因素对儿童疾病和健康,乃至成人期疾病和健康发生发展的关系。”关于即将启动的国内首个大规模出生队列研究,领衔的新华医院张军教授如是解说。
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军教授于去年3月全职回国,正式签约新华医院,并与他的团队着手筹备国内首个大规模出生队列研究。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涉及医学、心理学、环境学等多门类学科的综合课题中精心设计。比如涉及到环境问题时,要对选定的样本人群进行环境测试,要找具有相关知识的志愿者到样本人群的家里去进行环境采样,为了测试一些螨、粉尘对胎儿及幼儿的影响,志愿者还要亲自为样本人群铺床、叠被等。
记者从今天上午在沪开幕的第五次“全球大型出生队列”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作为上海优生儿童队列前瞻性研究的一个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的出生队列研究由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军教授及其团队负责。在试点的基础上,第一期在上海全面启动的出生队列研究将先招募3000名妇女,从孕前开始“跟踪”至婴儿2岁,之后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跟踪”时间会延续十几年甚至更长。
有研究提示,诸如出生缺陷、儿童孤独症、多动症、哮喘、糖尿病、不孕不育、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病因,可能与生命早期、特别是胎儿期的环境因素暴露有密切关系。“正是基于被越来越多学者认同的‘疾病起源于胎儿’的假说,研究环境、遗传和行为等因素的早期暴露对生命周期的影响,已成为目前世界上的研究主流之一。”张军教授举例说,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孕期妇女,都广泛暴露于一些化学物质中。这可能是影响我国不孕不育症高发的一个原因,有权威报道称,1988年,我国不孕不育的比例大约是6.9%,而2001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了17.1%;而孕期妇女一旦暴露在污染物中,危害也会直接传给胎儿,造成胎儿出生缺陷、功能性异常。
相关链接
所谓大规模“出生队列研究”,是指选定部分人群作为样本,从胎儿期开始直到成年甚至老年,定期收集发育、成长、健康等相关医学数据,开展长期的前瞻性研究,以发现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多种因素。
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展了大样本前瞻性的出生队列研究。一些如丹麦、挪威等人口总量并不大的国家,也都进行了10万人规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