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卡不退押金?收了钱也不给发票?”今年3月,因申请退还一卡通押金遭到拒绝,北京市民刘巍向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及有关部门递交了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IC卡成本明细、押金及所产生的利息去向,至今未果。
押金定价各不同
《北京市市政交通一卡通卡发行使用办法》规定:申办人申办时须缴纳每张卡20元押金,办理退卡时回收卡片,退还押金,人为损坏的卡片在办理退换时,收取20元成本费。
对于刘巍为什么拿不到押金,工作人员给他的答复是已经损坏的卡是不给退费的,也不给票据,并称这是“公司的规定”。”
“即使卡坏了,公交IC卡也不值20元啊!”刘巍说。
此前媒体披露,北京一卡通属于CPU卡,成本共为9元左右。自2004年起,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指定的卡片封装厂商是北京中安特科技有限公司。同样由这家公司负责封装的山东省济南市公交IC卡,自2008年7月以来一直执行每张卡10元的押金收取标准。那么,北京一卡通的成本为什么定价20元呢?
2007年6月至8月,北京市审计局对一卡通的成本及押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当时审计一卡通的成本构成是:约45%的采购成本、约30%的注册用软硬件系统及相关费用、约8%的发行费用等。当时卡片发行初期成本相对较高,但预计交通卡的净保有量稳定时“每张市政交通卡的成本为20.5333元”。
在陕西省西安市办一张“长安通”卡,需要交押金18元。
江苏省南京市的“金陵通”卡每张押金30元,引发不少争议。而同样30元押金的广东省广州市的“羊城通”卡,近日已公布将调低押金数额至每张卡20元。
去向一直不透明
长期致力于对城市一卡通押金收取问题开展反垄断调查的律师董正伟认为:押金的收取是“不合法的”。居民乘车买票,相当于用户与公交公司签订了合同。“有谁听说过签订合同需要押金吗?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居民先买票后乘车,已经形成了额外的担保,还需要押金干什么呢?”
“押金的使用情况不公布,更是对民众知情权的侵害。”董正伟说。
北京市政协委员石向阳曾就公开北京一卡通押金使用情况连续6年提出提案。他认为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合理解决:“首先应该定性,到底是押金还是成本?如果是押金就有必要向持卡人公示数额、去向等信息,如果是成本,就把成本计算出来。”
南京市民卡有限公司对押金的去向含糊其辞,引发市民质疑。记者致电该公司,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押金沉淀所得主要用于支持金陵通卡的成本和系统的运营,除此之外,一些免费或公益性项目的支出也来自押金。但具体金额至今未公布。
广州的羊城通公司则委托了第三方审计。审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广州羊城通卡共发行935.25万张,所收取的押金共计2.039亿元,累计利息476.75万元。羊城通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家层面对资金管理的严格要求,羊城通卡押金和利息至今仍存放在银行中,“除了为用户退还押金外,不做其他任何用途。”
要的是本明白账
针对押金使用问题,北京一卡通公司曾公开回应称是购买备用卡,以做好出售、换卡等准备。对于持卡人缴纳的卡片押金,公司会统一归集到指定的合作银行专户管理,并设置专门会计科目对其进行单独核算。
对此回应,刘巍并不满意:“作为约4000万名持卡用户中的一名,我有权利知道押金的具体用途是什么,一卡通公司也有义务定期告知我们。我们要的是一本明白账!”
中国青年报(梁鑫 庄庆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