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泰斗杨华生老师驾鹤西归,寿终德望在,斯人风范留。他的离去,是上海文艺界的一大损失,让我心情十分沉痛。无暇参加5月28日的追悼会,甚是遗憾,但往事一桩桩,回忆起来,写成文章,也是我对这位滑稽大师最好的悼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沪东工人文化宫与九江市文化宫缔结为“友好宫”。 两地常有各种文化交流活动,1990年7月下旬,由我带队,组团赴九江市进行两地的职工文艺工作研讨、交流。沪上十几名成员中有出版社编审、编剧、故事家、歌手、小品演员等文艺骨干。当年来回的交通工具是十六铺码头乘长江轮船。
在庐山牯岭街研讨交流两天后,仍由九江码头上船回沪。在舱内,不经意间,我们碰上了也在庐山休闲后偕夫人返回上海的杨华生老师。他俩也乘此轮船,有人拜过杨华生为老师,有的是他的朋友,大家较为熟悉。杨老师虽名气很响,但没有一点架子,彼此交谈聊天,无拘无束。我还听他讲,“在舞台上我像老滑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老实头,打官司总是输的”(前不久为产权纠纷没打赢官司)。
不知是我们中谁提议:与杨老师搞一次联欢娱乐,大家轮流出节目,杨华生欣然同意。征得船长点头后,联欢就在统舱的最后面进行。谁先演我记不得了,杨太太也参加了(她是沪剧演员)。
我们团队演完一只,杨老师夫妇中也出演一只。先后表演一个多小时,共演出了十几只短节目。
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杨华生先生平易近人,没摆架子,当时联欢,纯属自娱自乐,大家同乐。没有任何出场费,除服务员送来热水瓶外,连茶杯也自带。
大师已去,风范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