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无声——吴石传》(中共党史出版社最近出版)为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将军的传记。吴石原系国民党高级军事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1947年开始秘密为中共工作,后按组织意图赴台湾执行任务。1950年春因中共台湾省工委遭敌破坏,吴石受牵连而被捕,该年夏天英勇殉难,被人民政府追赠革命烈士。本报今起节选连载。
1.任史料局局长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5月还都南京,吴石也随国民政府回到阔别9年多的金陵。在胡雄的帮忙下,吴石一家租住位于国民政府外交部旁的湖北路翠琅村一号连排小院落,与胡雄一家共住一处,房租大约耗费他薪水的一半。回到南京,对于吴石来说,从前那个熟悉的南京已不再存在,生活、工作甚至心情都在重新开始。
还都以后,百废待兴,他面临着新的使命。军事机构改组工作即行展开,由蒋介石指定国防部长陈诚为改组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蔚、刘斐、刘任夫、袁守谦为副主任委员,钱企农等15人为委员。吴石作为秘书组组长,负责指导业务及拟订计划,历时六月,改组工作完成。同时期,吴石还参与编印《剿匪手令本》,在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中可看到吴石8月31日的呈文:
查剿匪手本前于本(八)月十二日以钧座名义签呈主席亲核,顷奉主席未皓已府军仁宗代电批示准照办,但不必所印年月日,等因奉此,兹送请第二厅印刷所估价代印五万册(册之大小拟作六十四开本,封底面用红色),俾便分发排以上各级部队长研读,可否之处,敬祈鉴核示遵。谨呈次长刘、总长陈。附呈主席未皓代电一件,剿匪手本(修正本)一册。
多少年后这位出谋剿匪者竟为他的“敌人”工作,难怪知道吴石的国民党政要们后来感到惊讶和不理解。吴石人生的转变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始于抗战期间,发展于史料局(1948年5月改为国防部史政局)局长的任上。
1946年春夏之交的一天,吴石突然接到蒋介石侍从室的电话:“速来此,蒋委员长有要事面谈。”吴石立即赶往总统府。蒋介石正站在军事地图前察看,见吴石报告进来,便示意他坐下,蒋对吴说:“这次让你来,是要调你到国防部任史料局局长。史料局工作很重要。国民革命军八年抗战的历史和丰富经验,就要靠你这个部门来编写,总结战例、战史,以利发扬传统。”
“感谢委员长栽培!”
史料局局长在民国政府中算一个不起眼的职务。即使如此,对于酷爱军事研究的他来说,起初还认为是颇为适合自己的职位。一开始,他很想干好工作。在他看来,史料局工作还是件蛮好的事,正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一边编写战例、战史,总结经验,一边向总部提点具有战略性的建议。为此,他投入满腔的热情。这一点从他给好友、同乡学者魏应麒先生的信中是可以看出的。
魏应麒,字瑞甫,解放后为福州大学教授。信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魏应麒与吴石友谊的深厚。在信中,吴石告诉魏应麒已为他准备住处,不必考虑住的问题,诚挚邀请到史料局一同工作,“代考证史实,敷陈成篇”,共修战事。好友的盛情让魏应麒心动,很快去史政局报到。吴石致魏应麒信,尽管历尽战火、“文革”,魏应麒始终珍藏。
此后几年下来,史政局先后组织编写“战史丛刊”,颇有成果。吴石还为《抗战军人忠烈录》《日军登陆作战》等战史书籍题写了书名。这个位置似乎对他的命运有了暗示。有种种迹象表明,郁闷总对这位表面风光的将军如影随形。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这里并非像他当初所想的那样,为官环境险恶,陈诚把权都抓在手里,拨来的经费在国防部里就砍了一半。国防部的其他厅局有钱、有势、有权,他感到史料局比其他厅、局好像矮了半截。特别是看到上层拉帮结派,官场勾心斗角,犹如一盆凉水从天而降,不仅浇灭吴石心中成就战史的熊熊烈焰,而且极大地刺伤他那颗正直、孤傲的心。他的思想处于波动之中,面对残酷的现实,倍感无奈。这时,吴石想独善其身,的确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