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发起了“寻找身边的安全隐患”活动,共发现了两万多个暑假不安全因素。其中,占第一位的是交通事故,其他主要隐患依次为火灾、意外伤害、卫生、溺水、踩踏等。
“野泳”场所极易遇险
今年6月9日一天内,黑龙江、山东、湖南三地竟有16名学生溺水身亡,着实令人痛心。暑假前夕,教育部办公厅发出紧急通报,要求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全面排查,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止学生溺水的各项工作。
酷热的天气把孩子吸引到清凉的水边,入夏后,儿童发生溺水事故又将进入高发期。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远不止这几起,而且溺水者多是年龄稍大的孩子,这些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好奇心强,有反叛心理,做事前欠思考,容易遭遇险情。
■ 提示 据统计,近年来发生的儿童溺水死亡事件中,事发地点主要集中在镇村河道、水库和池塘,而这些地方大都是野泳的“黑点”。一些自然河塘无人养鱼,也无人监管,河岸倾斜度大且较滑,可能不远处就是深水区,孩子们一旦入水,因不了解水情,很可能就上不来了。
应当特设“假期保险”
暑假长达两个月,孩子在家独处或结伴外出玩耍,往往脱离家长和老师监管的视线,再加上顽皮的天性和较弱的自控能力,各种不安全因素就会与他们“如影随形”。那么,能否为未成年人的暑假生活设立必要的人身伤害保险呢?记者采访发现,这在目前仍处于一个空白。
从现在的实际操作来看,中小学生会有集体投保的校园意外险。但由于暑假期间他们身处校园之外,校园意外险就不再提供保障,因此,家长应及时为孩子购买商业意外险,以抵御孩子假期期间在校园外遭遇的意外风险。但在事实上,目前家长为子女购买人身商业险的比例并不高。而且,暑期保险虽说可能的投保量比较大,但由于是个短期险种,保险公司也基本没什么大的兴趣,人身意外伤害最少也要一年起售,没有只保一两个月的。
■ 提示 暑假人身伤害涉及交通、疾病、旅游、意外损伤等各个方面,往往又是与参加相关活动时的“强制保险”密切关联的。所以,假如平时已经拥有较为长期的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则不需要再购买单独覆盖假期风险的保险;如果平时缺乏这方面的保障,则可以选择保险期限相对灵活的意外伤害保险。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