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三千万个人信息
自去年初启动的“健康信息网”工程是本市医改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据今天上午市发改委、市医改办、市卫生局的媒体通气会透露,市“健康信息网”工程先期启动及先行试点项目建设正处于收尾期,主体部分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在市级平台上汇聚有近3000万个人基本信息、7亿多条各类诊疗信息,形成动态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长宁、闵行、闸北、松江、原卢湾、宝山等试点区域已超额完成国家医改布置的建档任务,并实现了与三级医院相关信息的融合和共享;已逐步开始向公众提供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医疗服务网上预约、健康管理咨询等信息服务。
求医问药“三种转变”
徐建光介绍说,“健康信息网”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起了百姓与卫生服务间的信息桥梁,建立起医生间的信息桥梁,并且进一步实现了就医方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三种转变”,使百姓在享受卫生服务过程中更便捷、更安全、更经济。
■在就医方式上,百姓在家中就能通过网络实现寻医问药、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检索,并能直接联动自己的家庭医生。
■在服务方式上,不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公共卫生医生,在诊治前就能动态查询病人就诊史,充分了解病人情况和病情;诊疗过程中接受各类提醒(如重复检查、重复用药提醒,用于减少不必要用药和检查,减少医疗费用;如过敏史、免疫史提醒,提高医疗安全等);诊疗后能及时随访和跟踪。
■如果患有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的信息还将进一步推送到公共卫生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而形成医疗诊治、公共卫生、社区服务三大体系的联动,完成对患者的连续的健康随访、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
17个区县互联互通
今年上海卫生信息化工作还将进一步扩展,包括:
■完成市级平台、医联平台、市公卫平台和17个区县平台的建设和互联互通,实现健康信息网全市覆盖;
■试点电子病历区域化管理,并在市级医院广泛试点电子病历;
■使居民健康档案从建设逐步走向实用;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新农合、药品监管信息化网络;
■试点医疗救助信息化工作等。徐建光表示,卫生部“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目标为“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上海卫生信息化工作得到卫生部和本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公立医院信息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多项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中,本市都被卫生部列为试点地区,“上海有条件、有决心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