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林
结缘壶居阁主人沈暗发、陈丽梅夫妇,得识壶居阁制紫砂器,质朴淳厚气息沁人心脾。
沈暗发,宜兴丁蜀人氏,16岁凭紫砂杯作品考入紫砂厂,师从杨勤芳、王石耕,从制作顾景舟款“上新桥”始,梅桩、掇只、石瓢、井栏、提璧、佛手等圆器、方器、筋纹器一路做过;1996年至沪上,师从许四海,沉浸于四海壶具博物馆、四海陶艺工作室,遍访蒋蓉、吕尧臣、何道洪等前辈大家,恳切求教,过眼大亨、大彬、曼生等神品重器,用心揣摩,特殊际遇造就能工巧手,炼得慧眼明睛。近年,沈氏夫妇以前贤胡问遂所题“壶居阁”立名,所制紫砂器渐开新风,成一家面目。
欣赏暗发,首重其质朴。暗发身形敦厚,待人朴实,心思灵巧,不善言辞。其器如人,不饰虚华,一扫流行壶艺机巧纤弱之病,以圆浑厚重、神完气足见长。紫砂艺术,质朴为上,质朴为本亦为元。紫砂器以“五色土”抟之,土乃万物之本,元气所在。元者,一也,最简单质朴,也最深邃丰富,蕴涵无穷生机,生发天然神力。紫砂茶具以土为质,以形传神,以用为本,辅以文人笔墨刻划,当属锦上添花。时下紫砂壶艺有强调壶面名家笔墨,忽视壶体语言之风,舍本逐末,恐入穷途。所喜暗发执着,不为流俗所扰,质朴如一,力出天然。
欣赏暗发,推崇其能工。壶居阁制壶,选料、调配、打身筒、镶片、成型、入窑,道道工序亲力亲为,无一不精。尤其篦身筒、明针工,暗发双手之灵巧若自具生命,可与泥语。当代壶艺大师何道洪尝言,紫砂壶内涵在神、气、力三要素,此三要素的体现无不赖于制壶之“工”。暗发对道洪此语甚为服膺,尝与笔者品评某家壶具,叹其用料精良,惜乎工不到家,泥性难以发挥,神、气、力皆黯然。能工者,盖痴迷也。暗发16岁始,于紫砂厂制商品壶、于研究所制精品壶、再于壶居阁制藏品壶,迄今26个寒暑,可谓壶不离手,工不离身,无一日不在制壶状态中。“壶居阁中居壶人”,日久能工,殆无虚言。
欣赏暗发,最叹服其对传统的尊重和固守。紫砂成型工艺自供春、大彬到大亨,几经多变,然打身筒和泥片镶接成型则公认是紫砂工艺独创,称为全手工传统成型技法,暗发则称其为“老法”。暗发随师制壶,上手即为“老法”,老法工艺繁琐,打、围、擀、篦、上、勒、清、搓,工序近20道,皆须平心静气,道道真工,如老僧坐禅,味在其中。紫砂传统工艺种种要求,实为顺应泥料特性,最大程度扬“五色土”之长所形成,放弃传统工艺轻言求变创新,从表面看,无法传递紫砂器之神、气、力,深层次来说,则将丧失宜兴紫砂特色和根本。壶居阁守护传统,何尝不是在守护紫砂壶具自身之存在可能?
行文至此,忽有妙思,沈暗发、陈丽梅贤伉俪,姓名中各取一字,可真就成全了“百炼金砂暗香来”的佳句了。以此期许,料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