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喜庆气氛
从《红日》《铁道游击队》《庐山恋》《城南旧事》等影视配乐插曲,到《红旗颂》《龙华祭》等交响曲,吕其明的创作始终坚持形象鲜明、旋律亲和的原则,这部四个乐章的交响组曲《使命》也不例外。当大提琴声部奏起凝重的慢板,听众的思绪马上就进入了遥远的年代。段皑皑的二胡拉出了深沉而又伤感的旋律,在乐队的烘托下,如同一位遭受苦难的母亲在吟唱内心的悲愤。弦乐声部在第二乐章中显得十分活跃,急骤的弓弦声声催人,似是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行进步伐,洋溢着生气勃勃的力量。两位作曲家显然十分注重音符蕴含的情感线索与党的发展壮大进程同步,在随后的两个乐章里,抒发和缅怀交织回旋,思索和欢庆形成了跌宕起伏的音乐线条,唢呐演奏家左翼伟的加盟,更增添了龙腾虎跃般的喜庆气氛。全曲优美流畅的旋律,让听众易感知易共鸣。
反映辉煌历程
吕其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1年前,他接受了为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使命》创作音乐的委约,“那段时间阅读、观看了大量党的历史文献和珍贵影像,触动很深,对我的创作影响也很大。”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期间,央视播放了这部文献片,中央有关部门还向上海市委宣传部发信,感谢吕其明的音乐创作。三年前,他把积累的音乐素材进行整理后,开始酝酿创作交响作品的构思。今年年初,吕其明向他自己曾经担任过团长的上海爱乐乐团提出了创作构想,并希望在十八大召开之前首演。他说:“我10岁参加革命,始终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中成长,反映党的辉煌发展历程,是我最熟悉、最倾注情感的题材。以这部作品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也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
听众深受感染
文广演艺集团总裁吴孝明对记者说:“这些年来,上海爱乐乐团一直在关注原创作品的积累。吕其明老师虽然已离休,但他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坚持创作的热情不减,我们当然应承担支持的责任。”国庆长假期间,乐团放弃休息连续排练,吕其明也前来讲解、指导。因此,上海爱乐的年轻乐手们在当晚演出这部作品时,都能饱含激情,处理细腻,让《使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使听众深受感染,乐曲结束后还连连鼓掌不愿离座。在这台音乐会上,青年竖琴演奏家陈妤颖还与乐团一起首演了法国作曲家韦利为她度身创作的《竖琴协奏曲》。
本报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