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8日宣布颁奖决定时说,两人“革命性地改变了大家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理解”。
成就50年
距今50年前,即1962年,格登在英国《胚胎学与实验形态学杂志》发表论文报告一项发现:细胞的特化机能可以逆转。
在诺奖评审委员会称之为“经典”的一项实验中,格登以青蛙卵细胞为实验对象,取出卵细胞内一个不成熟的细胞核,以一个成熟的特化肠细胞所含细胞核取代,改性后的卵细胞最终发育成为正常蝌蚪。
格登认定,经过改性,细胞成熟后所含DNA遗传物质依然包含发育成为青蛙所有细胞需要的全部信息。这一认定挑战生物学界先前所持有的“信条”,即对应于特定生物机能的特化细胞发育过程不可逆。
间隔42年
与格登发表论文间隔42年,即2006年,山中伸弥及其同事发表论文报告一种与格登不同的生物体“介入”方式,即借助基因实现对细胞的“再编程”。
格登的方式需要以物理方式介入作为实验对象的细胞,从中取出细胞核,再“植入”细胞核。而山中的方式只需要“诱导”几个基因,就可以把成熟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
干细胞,如今是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热词”,是指能在生物体内发育成为各种细胞的不成熟细胞。
关联30年
山中伸弥所作研究以实验鼠胚胎干细胞为对象,而胚胎干细胞分离技术由英国人埃文斯在大约30年前创制,埃文斯和美国人卡佩基和史密斯以干细胞研究分享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胚胎干细胞取自胚胎,在实验室内培养,山中及其同事尝试不同的基因组合,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他们发现,一次引入4种基因,就可以把成熟的纤维原细胞“再编程”为不成熟的干细胞,继而发育成为纤维原细胞、神经细胞和内脏细胞等,他把这些细胞命名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
提供新工具
诺奖评委会说,两位获奖者的成果具有奠基意义,向全世界科学家提供了新工具,在许多医学领域促成了长足进步。
诱导多能干细胞如今可以取自人体,由这些细胞生成成熟的神经、心脏和肾脏细胞,以便研究人员研究疾病机理。譬如,研究人员可以提取各种疾病患者的皮肤细胞作“再编程”处理,在实验室内检视病人与健康人皮肤细胞的差异。
获奖后,格登和山中将平分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徐勇(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