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海中,有一种回旋联。
其结构是按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递升(顺序)和递降(倒序)组成,一般上联是从一到十顺序,下联则是从十到一倒序。这种联作成并不简单,要对出更是不易,读来妙趣横生。
宋朝有个乔老先生,收有七个门生,都是进士。他有两个女儿,大乔和二乔。他想在这七个门生中选婿,就出一上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合七彩粉,八环九钗十倍娇。”七个进士苦思冥想,直到五更鼓响,谁也没有对出下联,其中六人只得退场。剩下的那个,耳听五更鼓声,眼看着六人退离,灵感一发,顿有所悟,居然对出了下联:“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聘。”上联是顺序从一到十,下联是逆序从十到一,各用十个数字按序排列。
明代有个秀才,上京赶考,因路途遥远、行程不顺误了考试。他苦苦央求下,主考准他补考。但是主考不能将已考过的试卷考他,就需要为他的补考特别出题。主考考虑后,要秀才作一个数字回旋联,从一到十为序,用十个数字作上联。秀才想,我何不把误考原因解释一下,作进此联中,也好求得主考谅解,略作思考后,上联既出:“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主考看后,接着又要秀才从十到一作下联。秀才思忖,何不把自己读书苦衷表一表,于是挥笔写下:“十年寒窗,进了八九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读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阅后,点头称许,考试通过,秀才补考总算及格了。
今人湖南新化李泽元、李泽博二人合撰有教育楹联,比较生动地刻划了教师形象。其数字回旋联上联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下联为“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文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清朝有一个贪官,他偏偏喜欢舞文弄墨自我标榜清廉。某年作春联,他撰了一副对子贴在县衙门上:“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九(久)居德范,十分廉明。”横批:“福荫百姓”。谁知,贴出对联后,次日一早,有人在他的红对子上贴上了一副白对子。白对联写道:“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批“苦煞万民”。这幅下联就是用数字逆序回旋联回对了贪官的数字顺序回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