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穷街上的学生们
程乃珊
  程乃珊

  著名的穷街爱国二村终于要拆迁了,那是我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穷街》拍摄实地。掐指一算,已经是快三十年的事了。

  记得去年我和陈燕华(在《穷街》里饰演女主角)一行曾经重返爱国二村穷街拍摄地,当年拍摄之地所借的民居,至今家里的墙上还保留着摄制组成员和屋主的合影。拍摄过程需要一组穷街娶新娘的镜头,正好穷街上有人办喜事,摄制组顺顺当当地借了几个镜头,如今新娘新郎的儿子都要近30岁了。 

  穷街上还有一家“穷街”烟纸店,一开间门面,临街一个玻璃柜台,店招牌就直接写在墙上。我们重访穷街时,店主正和朋友们在窄小的店堂里打麻将。穷街上的烟纸店也很有穷街的经营特色:透明、自助。你要什么自己到柜台里去拿,然后自己付钱,自己找零,店主还是继续和朋友打牌。

  听说燕子姐姐回来了,穷街的居民们几乎可以说是倾巢而出,拥着依然年轻漂亮的燕子姐姐感慨地说:“快三十年了,燕子姐姐你一点也没变。”然后带着一丝苦笑说:“我们的生活也一点没变化……”

  然而现实中的我的穷街上的学生们,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现今他们都已双鬓灰白,我至今能记得他们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泪流满面,登上带着他们离家越来越远的列车渐去渐远的身影,历经回城顶替、下岗、再上岗,种种坎坎道道,终于迎来了安好的退休晚年。我做了快20年的中学教师,其中最有感情的是我连续做了他们5年班主任的七三届5班(当时中学是5年制)。5年间,我们朝夕相处,共同经历了学工、学农,还有那荒诞的“一工一农、硬工矿软工矿”地将老师像三夹板一样轧得里外不是人的毕业分配经历,我们有过冲突、抗争,但更多是谈心和交流,从而化成今天浓浓不解的师生情。当年班上40几个学生,经他们互相寻觅,已联络上了大半个班级的老同学。每年教师节,我们都会欢聚一堂。当年我教他们的ABC,他们只记得一句“long live chairman Mao”,然而令我震撼的是,他们记住了好多我自己都已忘记了的讲过的话,包括我穿过的衣服的样式……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我这才悟到“为人师表”是个沉甸甸的词,但此时我已过了半辈子了。

  如今,我的学生们都分享到了改革开放市政建设带来的甜美果实。他们兴奋地对我说:“程老师,我们终于扔掉了用了半辈子的马桶和煤球炉,住上有房有厅,有小区绿化的房子,真是彻底翻身了。”更可喜的是,他们的下一代,大多是大学生,更有出国留学的……我的不少学生已乐滋滋地当上了爷爷奶奶。

  至于说到成功成才,我的学生中也有,不过可以说只是凤毛麟角,但他们在社会上再海威,在我这位老班主任和老同学们面前,还是当年的学生模样,一点不会“摆魁劲”。我的学生现在大多都拿着二千来元的养老金,过得滋润淡定,十分满足,一看幸福指数就很高。一个学生乐津津地告诉我,他们老两口一个月日用开销只需一个人的养老金就够了。我简直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告诉我这很简单:首先他们样样DIY,少开空调少搭的士,少上馆子,又绿色又省钱。尽管如此,时不时还能呼朋唤友去下农家乐,年底还能轻松地给孙辈一个大红包,该需要来往的人情却也出手大方,一点不马虎,这叫有来有往。走到人前,一身行头也是山清水秀。他们还给我尝过自己做的小菜和烧卖锅贴等上海点心,还有自做的酸奶和自磨豆浆,果然鲜美可口而且绿色。细想一下,这不就是我们几代上海百姓一直遵循的平实的生活态度吗?上海话“过日脚过日脚”,就是这种脚踏实地又小乐小惠的生活态度。我们其实从小从长辈那里受到的教育也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节俭自足、随遇而安,只是如今很少上海百姓还抱有这种心态情怀!

  我的学生每到教师节和春节都会想到我。最令人感动的是,那阵我住院,本来医院的护工就根本请不动,再加临近春节,夜班护理成为一个大问题。我的学生们得知后,立时自发排出一个夜间通宵护理值日表,与我的另一批学生和死党们一起,为我义务通宵贴身护理,让我安然地度过那段寒冬时日。我知道我欠我的学生们的这份情,这辈子是无法还清的。

  我总想不明白,这一批成长在“读书无用”和“打倒师道尊严”年代的学生,比当今成长于“教育是知识投资”、“教育改变命运”的年代的学生们似乎对老师的感情更浓厚。

  从为人处世来说,穷街上成长的男孩子都有一种仗义、敢于担当、坦诚的阳刚之气,且动手能力很强。女孩子都秉承上一代中国女性的节俭顾家、精通家务的美德。我想,这大概就是穷街上天生养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

  说到底,什么叫成功教育?是不是出来的学生成为精英、大腕才算是成功教育?我觉得不对。我的学生们,可以说个个都是成功教育的样板:奉公守法、对家庭负责、不屈不挠跨过生活中的每一道槛。我们首先要执行的是全民教育,我们就要教育出这样的公民,这样的公民就是好公民。

  穷街就要从大上海的版图中消失了,但上海人脚踏实地、实实惠惠过日子的精神希望能代代相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话说莫言获奖
通过萨里奇向克林顿“捎话”
我的穷街上的学生们
过长江
秋艳(国画)
瑶池仙境
鲁迅第一次投稿
瑶池仙境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我的穷街上的学生们 2012-10-29 2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