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等闲荒了上海话
葛明铭
  葛明铭

  友人之子,黄口之年,机灵乖巧,长相谐趣,欲学唱滑稽。

  去年某日友人携子登门问道,我令其子以沪话诵读绕口令,不料土生土长之上海小囡所讲沪语南北杂陈,七撬八裂,半普半沪,荒腔走调,令人哭笑不得。告之曰:学滑稽不易,说学做唱,四门功课,非一日之功,萝卜干饭吃得饭桶朝天,也未必学得滑稽之真髓。若沪语不精准,学滑稽就难上加难。不如先学上海闲话,阿拉伊拉,今朝一词,明朝一句,一月而词识,二月而句通,三四月外开出口来有腔有调,即使说得还不到家,行至“洋泾浜”,但离“老城厢”也不远了。宾客闻之诺诺而去。

  上海闲话,原本是“小八腊子”,濒海一隅,野语乡谈,仰松江话、苏州话之鼻息。开埠以来,际会风云,得舟楫之便,享商贾之利,继古今语言精华,集南北方言营养,视异域洋词为己出,兼收并蓄,渐强渐大,成为吴语区第一大方言。清末以来,进上海者,无论贵与贱,皆以学讲上海话为首要之务,以通晓上海话为体面荣耀。而上海话又是友善之方言,虽强势而不凌弱,人人皆学上海话却又任你各行其腔,各说其调,形成了以上海话为主流,各地方言百川合流,和谐相处的海派语言面貌。

  然三十余年来,上海人口再次海纳百川,五方杂处。时过境迁,北风强健,普通话普遍通行,渐占主导,推广普通话乃便利沟通,建设发展之必须,实为利国利民之好事。然本当与之相行不悖的上海话却不知何故脚步羁绊,趔趄蹒跚,于是有人惊呼方言危机,沪语式微。滑稽沪剧,本土艺术,乡音乡曲,倍感亲切,仰仗方言载体,得以继承传世,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固有识之士,颇感忧虑。

  我跻身传媒,不忘纾解沪语困境。1987年我创办了海派方言广播剧《滑稽王小毛》,“王小毛”以趣味盎然的苏北上海话受到市民青睐;2010年世博会前夕,我在广播中开办了展现上海风情、上海民俗的《上海闲话三百句》栏目,以沪语演绎上海人日常生活,以情景故事教授沪语,颇受听众欢迎;同年我在五星体育广播主持《体育嘎三胡》以沪语播讲中外体育新闻,其中“上海闲话来赛不来赛”竞猜栏目成为节目一大亮点。

  不懈努力之下,近年来推广普通话、传承上海话已渐成共识,沪语传承保护,略显成效。报刊辟沪语专版,学校开沪语课程,公交用沪语报站,航班以沪语问候,医生可沪语问诊……利好消息隔三差五频频而至。

  保护传承沪语,需形式创新,宜多管齐下。艺术家、明星、艺人以其影响和人气来教上海话、学上海话、讲上海话,不失为有力倡导,积极推动,会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多出版有文有图有声音,有趣有味有内涵的沪语读物,无疑对沪语的传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沪语歌曲、沪语影视配音多年前曾有人尝试,但大多流于俗,失之陋。故沪语文化产品也需名品、优品、精品。

  讲上海话使我们和上海很亲,和上海文化很近,和居住在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很和谐。

  近日友人携子再次登门拜访,黄口小儿,开出口来,清朗沪语,字正腔圆,问曰:可学唱滑稽否?答曰:来赛,来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目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自然醒
智慧快餐
莫等闲荒了上海话
哥哥的钓鱼竿
对讲机特用
地下铁道百年回眸
秋的音色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莫等闲荒了上海话 2012-12-09 2 2012年12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