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龙扮相英俊,演技高超,是我最喜爱的演员,所以凡是他主演的戏我是必看的。前些日子每晚在看他主演的《铁血壮士》。正看得十分投入的时候,忽然遇到几个令人扫兴小缺点。出于我这个老头的倔脾气,还是非得要指出一下。
首先是两个小“穿越”。第一个“穿越”是青霉素。《铁血壮士》的时代背景是1937年抗战初期,可是里面的牧师竟然在教堂里为抗日将士储存了青霉素!我曾经两次指出(见2006年5月27日《夜光杯》的拙文《抗战时期东北没有盘尼西林》和2011年11月13日的《捉电视剧的“扳头”》):青霉素虽然是早在1928年被英国科学家Fleming所发现,但他当时不了解此发现的重大意义,写了一篇论文后就将之搁置一旁。直到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由于大量伤员因伤口感染而死亡,急需找到一种能有效地治疗化脓性细菌的药物,才由Florey 和Chain等科学家在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研究,终于制成了可以临床应用的青霉素。那已经是1940年了。后来1945年Fleming等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上海怎么可能在1937年得到青霉素呢?
第二个“穿越”是此剧中的汽车一律靠右行。我在《服务员的穿越》一文中指出(见2012年4月1日《夜光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我国的汽车全部是靠左行的,那是仿效英国的做法。抗战胜利后,美国影响大增,加之美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因而国民政府就决定从1946年1月1日起汽车改为靠右行。在1937年,上海的汽车怎么会靠右行呢?这个毛病在当前许多电视剧里不断出现。
其次,该片的导演外语看来有点问题。举例如下:加拿大籍华人《字林西报》女记者秋莎应该是十分精通英语的,可是在戏里却很糟糕。她对日本教授谷多喜说:“我们说英语吧(Can we speak in English?)”,这里面的"in"是多余的。
再如,戏里竟出现《字林西报》中文版的特写镜头!要知道《字林西报》是英文的,并没有中文版!创办于1864年的该报(1951年停办)是专供在华外国人(外交官、传教士、商人)阅读的英文报。该报曾在1900年以前办过中文版的《上海新报》和《字林沪报》,早就停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