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夫山泉之争,权威部门别失语
纪玉
  纪玉

  农夫山泉事件发展至今,已近一个月,昨天再次掀起高潮。农夫山泉昨就其水质标准问题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再三重申自身“清白”,宣布向当事媒体索赔6000万元名誉损失费。

  这场风波,起源于一篇“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的报道:农夫山泉瓶装天然水执行的浙江省《瓶装饮用天然水》地方标准,其中多项指标宽松于国家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此后,媒体和企业又连起多番争辩,而焦点,则离不开“标准”。

  一个说,你为什么要执行比国家标准宽松的地方标准,你的标准低意味着产品有安全隐患;另一个回应,我同时执行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只不过安全标准没有标示出来,而且我按最严格标准执行,产品质量检测合格。这样一看,似乎双方都有道理,消费者真不知该听谁的。

  农夫山泉的水,到底安不安全,能不能喝?这个问题谁来解答?恐怕,既不是媒体,也不是企业。媒体有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责任,但要下一个最终结论,既缺乏专业手段,也超出了权责范围。企业也可以“自证清白”,但自己查自己的问题,自己给自己作是非对错的判断,毕竟缺乏说服力。这个释疑解惑的责任,还是要权威部门来承担。一瓶水是否合格,必须由权威部门经检测后公之于众,这个职责是推脱不得的。

  除了监管产品质量之外,权威部门也该明确,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包装饮用水,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标准生产?这也是农夫山泉事件中,至今各执一词的焦点。在饮用水标准中,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最具有普遍性,按照常规逻辑,地方标准应该比国标更严。即便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早于国家标准,也应作更新或修订,甚至废除后重新制定。为什么国家标准不断改进,地方标准却仍然“原地踏步”?企业又该参照哪一个标准?

  标准之间的矛盾,还不止于此。据央视报道,包装饮用水的国标与国标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饮用天然矿泉水》国标规定,浑浊度规定小于等于5即可,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浑浊度为1,最低要求为3。由此可见,标准的更新与统一工作,存在疑问。此外,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概念水”,“山泉水”“冰川水”“天然净水”,名称眼花缭乱,标准可有缺席?

  标准之争,农夫山泉有点烦,消费者感觉相当乱。各种标准,消费者看不太懂;各种说法,消费者也无从分辨。只盼权威部门不要失语,早日给出一个明确说法。消费者的希望,不过是喝上一瓶安全的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读者之声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市场之窗
   第B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23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B24版:资讯/市场之窗
农夫山泉之争,权威部门别失语
廉价政府
学生写不完作业自杀再敲警钟
故宫的玻璃
作业变作孽
开卷一定有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农夫山泉之争,权威部门别失语 2013-05-07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