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平方米的二手房,售价竟然高达350万。近日,一张北京房地产中介价目表在网络频传,其中一套均价近1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令人咂舌之余引出疑问:豪赌起跑线何日方休?
◆一街之隔均价相差三成
有“楼市硬通货”之称的学区房,曾是投机炒房的重灾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控之后,投机行为淡出市场,学区房稀缺难求的现象,是否因此得到缓解了呢?
“现在的房价还是在涨,学区房涨得更快,有意思的是不管涨多高,学区房都不愁没有人接盘。”徐汇区一所重点小学附近卖房多年的中介小王告诉笔者。在小王负责的区域,某小区一间49平方米的学区房,且房龄较高,售价竟高达265万元。据他说,像这样高达54000元/平方米的单价并不鲜见,且往往在挂牌一周之内就能卖掉。
在浦东新区福山路上,据附近卖房的中介介绍,福山路外国语小学的学区房单价基本都在40000元/平方米以上,由于六街坊同时还对口冰厂田幼儿园和建平西校,所以梅园六街坊小区单价更贵,最低为45000元/平方米。而同在黄金地段的梅园新村并非学区房,即使只相隔一条马路,房价低了近30%。一条东方路,隔开了截然不同的市场气象。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类似这样一街之隔均价差三成的现象绝非东方路独有。在嘉定、闵行等区域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些板块这一差价达到了50%之多。
◆如此“豪赌”充满了无奈
然而,由于对口小学每年招生的政策和片区都不尽相同,因此,不乏花大价钱买了学区房,最后子女却无法入学的买家。
例如,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某重点小学曾将招生的范围由8个街道减少至4个,这一政策变更,使当时买到学区房的许多家长面临子女无学校可上的窘境。“我们也知道学校的招生政策有变化的可能,”一位购房者对笔者说,“但是即便对孩子只有1%好处,我们家长也要全力以赴,赌一把!”
这种“豪赌”行为,理性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新民楼市》又走访了位于普陀、闵行、嘉定等区域有着“学区房”概念的楼盘售楼处。
“由于资金有限,我们只能通过卖掉现在的住房再贷款置换的办法。”小陆在嘉定某楼盘售楼处对笔者说,“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我并不觉得这是盲目的跟风。”在走访中我们发现,除少数经济实力较强的购房者之外,大多数的购房者都和小陆一样,在买房前,对学区房考察一两年。
对于置业者来说,这样的购买行为绝非冲动,而是一颗颗慈母之心对孩子未来的一场“豪赌”,除了“望子成龙”的期待,更多的是无奈。
◆“学而优则涨”模式难打破
“稀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稀缺。” 为何学区房价格坚挺,汉宇地产老闵行分店的小刘如是说,“以闵行为例,重点小学基本集中在老闵行地区和莘庄地区,想让小孩读好的学校就必然要来这两块地方买房。”
业内人士称,优秀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稀缺”,才是学区房价格高涨的真正原因。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对于购买学区房无需过多担心。因为只要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那么购买学区房本身就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无论小孩是否顺利入学,几年之后完全可以把升值的房子再卖出去。
“学区房的抗跌性非常强,”一位从业多年的房产中介告诉笔者,“虽然学校的招生政策可能有变化,但是学区房总是不愁卖,‘烂’在手里的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可以说,买学区房,已经成了教育和房产的双投资,而优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也从侧面加剧了学区房价格高涨的现象。这种“学而优则涨”的模式,短期之内很难被打破。
“天价学区房”讨论
教育人士:现代孩子的好成绩是用钱堆起来的。之所以存在学区房的概念,主要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中小学办学质量存在严重差异。
家长:挤破头都要让孩子进名校,原因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房产经纪人:虽然价格听上去高得令人望而生畏,对于它的升值空间,还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学校不搬走,学区房就会持续升值,即使拆迁,补偿款也是按市场价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