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很流行的说法,在官方辟谣和民间传言之间,富有经验的广大人民群众会自动采信后者,所谓“谣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这个黑色幽默般的说法之所以能盛行,当然是拜政府部门里个别“猪一样的队友”所赐,就像之前国家能源局刘铁男的发言人一样,生生给人捏住了话柄。
然而,眼前有一桩官方澄清,看上去是打破了这个“越辟谣越信谣”的怪圈,证明归根结底,人们并不是机械地逆向采信公权力,而仍是基于某些业已形成的印象来做选择。如果这回被否定的是一个好消息,那么,对本已存有悲观视角的人们来说,就有可能倾向于选择相信确实没有好消息,相信辟谣——相信中纪委确实没有要求高官留学子女回国。
这次是一家港媒发布了似乎人人叫好的新闻:凤凰网28日晨间首页刊出《消息称王岐山要求高官留学子女毕业一年内回国》。在特意加上“消息称”的保护下,这家门户网站是引用自家凤凰卫视一段视频,主播摘播香港《信报》当天报道,声称“有可靠的消息透露说……中纪委掌门人王岐山将会向全体党员宣布,正部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如果有留学海外的子女的话,在完成学业的一年之内必须要回国,如果不回国,他们父母的职位就会被调整。到2014年的时候,这个规定会扩大到副部级官员,2015年的时候,扩大到正厅级官员,以杜绝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裸官’现象”。
其实,这个传闻在互联网论坛上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始终未获媒体正式报道证实。如今,有知名门户在显要位置隆重发布,再加上此前一天新华社也发出“中纪委要求纪检干部6月20日前清退所收受会员卡”的通稿,自然令这个紧跟其后的动态大大提高可信度。
所以,尽管信源来自境外媒体,且未有明确具名,但新浪搜狐等另外几家门户也以各类方式加以转载,微博上更是议论者众,多数表示欢迎。当天午前,在显然已经察觉凤凰网撤稿的情况下,新京报仍坚持用微博评论说着“但愿这消息是真的”:“‘裸官’日盛,坊间诟病已久,是该有所动作回应民意。且拿高官开刀,更有‘榜样’意义。”
可惜,愿望只能是愿望。当天深夜,凤凰网就不得不在首页更突出的位置刊出《香港某报“中纪委要求高官留学子女回国”报道失实》,为自家“未经核实审查,转发此不实新闻”而致歉。
民众心理之纠结就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消息初现时,基于对十八大后反腐形势的评估,虽然是一个来自非官方渠道、甚至是非正式发布的预报式说法,但人们还是倾向于取信,最多就是担心这一举措的执行力度,以及出现“官二代”回国后会不会更加损害机会公平。但是,当辟谣消息出现后,从网络整体反馈来看,居然大多数人也是当即认可,并没有出现过去官方辟谣时常见的大面积反弹。
这足以证明,所谓“只要是官方辟谣的,就一定是真实的”,确实只是意气用事,只是一种赌气式的概括。只不过,通常来自官方的辟谣都是为了否认坏消息的存在,而这回,被否认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好消息,所以,对那些更多是以事物是否符合自己认知来判断可信度的人们来说,之前相信“中纪委要求高官留学子女回国”是因为有此愿望,之后相信此为不实新闻,则是因为醒悟过来,记起了反腐斗争的复杂艰巨性。
仔细想想,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公权力建立公信力的一条蹊径?假的就是假的,哪怕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