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画家走向成功,还缺什么?
方翔
■ 张桂铭(右四)与七位青年画家在一起记者 胡晓芒 摄
  ◆ 方翔

  近期,对于申城的青年画家来说,无疑是非常忙碌的:一方面,第七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第三届上海白玉兰美术奖,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截稿期,并将于9月28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隆重举行;另外一方面,2013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以开放的姿态向海内外青年征集新近创作的艺术作品,希望作品能体现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关注、思考与探索。在许多青年画家看来,相比其他地方,上海的艺术市场反倒有了些静气,但要真正走向成功却不是很容易。我们也采访了申城老中青三代知名画家,共话青年画家的成功之路。

  “画画,但不要光顾着画画”

  年逾七旬的沪上著名画家张桂铭,对于青年画家的成长一直非常关注,不仅是因为在1999年,在他的主持下,上海青年美展重新焕发了“青春”,而且在这两年,张老也策划了一系列的画展,像“历久弥新——上海中青年艺术家七人展”等,使得一大批青年画家崭露头角。

  “我鼓励年轻画家去创新、去探究,要有追求,才能坚持下去。”张桂铭说,“青年画家的路子要走的宽,不要太窄,无山无水亦是风景,像目前的绘画中,青年画家的眼界要更放开,表现手段和题材内容可以更丰富、更开阔。”

  张桂铭表示,搞艺术毕竟还是要下苦功的,但希望年轻画家不要浮躁,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一个时期跟着得奖作品跑,一个时期又跟着市场跑,画作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青年画家最怕在有了个性图式之后不再有努力,画面没有了生机,最后连艺术生命也差不多了。

  “艺术作品的高低,也会体现在它的经济价值上,可能一时不一致,但最终总会统一,或趋于接近。事实上,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很难以金钱来衡量的。画家比来比去,说白了,比到最后还是比各自的底气。底气足,他的作品就有强健的生命力、提高的潜力大。反之,是不会有很大出息的。因此,青年画家要努力画画,但也不要光顾着画画。” 张桂铭说,“所以,我觉得一个画家的成功,不仅是在艺术上,而是为人和为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不要在漩涡中沉沦

  作为“历久弥新——上海中青年艺术家七人展”的画家,何曦的作品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市场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又有谁知道当年其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从1987年至1999年在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教了12年的书。虽然在大三的时候,何曦已经卖出了第一张画,并且在1988年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也获得了奖项,但是直到毕业后的三年之后才有台湾地区的画廊找其进行合作,而且并不成功,真正被市场所接受,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虽然每个画家的追求各不相同,但只要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生活再窘迫,也不要放弃梦想。”何曦说,“现在的这个市场氛围,对于画家来说并不是太好,虽然我们周边不缺少画廊、经纪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在画家这里赚到钱,而没有像海外那种帮助画家走向成功的氛围。这就是需要画家能够在金钱的诱惑中准确把握好自己。说到底,画家之间的比拼,除了绘画功底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人的品行。”

  “对于青年画家来说,目前的生存环境就像是一个漩涡,如果没有定力的话,就很有可能被卷入漩涡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洪健说。作为第一届上海白玉兰美术奖获得者,洪健今年在老洋房题材的绘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当年进行探索时,他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

  “我觉得目前真正的艺术批评声音太少,即使有也呈现出两大趋势,要么就是太流于表面,华丽的词语套在哪个画家头上都能用,要么就是太过于商业,只要出了钱都说好。”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上海已经有了许多重要的美术大展,也不缺有规模的商业展览,那我们还能为青年画家做些什么呢?这就是为画家寻找真正喜欢艺术的赞助人,这无疑也是目前青年画家渴望遇到的。

  曾经有人对于上海美术大展和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的获奖者进行了一些梳理:几乎每一届的获奖者中都会跳脱出一些优秀者。运气尚佳者,初现的光芒在今后的磨砺中渐渐闪耀起来,但也有迫于经济生存原因,越画越“行(háng)”的青年艺术家,画“行”了的手和头脑,再也不复当初的无畏、敏感和不弃的探索。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从目前青年画家的成长土壤来说,我们既不乏拍卖行、画廊,也有媒体的支持,但是这对于青年画家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海外的成功经验,许多大型公司和财团拥有自己的艺术基金,来培养具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而这种投入并不是以艺术家作品升值为目的。而目前国内的艺术基金,基本是为了投资回报。

  我们需要培养的不仅是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与画家一起成长的批评者和艺术赞助人。对于有关机构来说,关注青年画家的成功,并不是像风投那样,博取其中的“黑马”,而是应该与青年画家的交流中,使得画作与机构的血脉相连,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再通过各种主题不同的巡展,将画作和企业的价值,完美向世人诠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郭凤怡走红嘲弄了谁?
青年画家走向成功,还缺什么?
这才是真正的美术史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青年画家走向成功,还缺什么? 2013-08-10 2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