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妹妹节子的)骨殖时,因黑暗而找不到,清太索性横躺在坑旁。周围有无数萤火虫飞舞,他不再去捉:这样,节子就不会感到寂寞了吧,有萤火虫做伴呢。”我读野坂昭如的《萤之墓》,读到这儿,暂停的眼泪又稀里哗啦了。
都市里长大的我,从来没见过真正的萤火虫,所有关于萤火虫的记忆,都来自于动画片里闪闪烁烁的、令人欣喜的唯美景色。清太与节子小兄妹的故事,使我见识到萤火虫的另一种色彩:伤心断魂。
夏季日月潭边,旅店老板推出一档免费招待节目:浓重夜色中上山看萤火虫。置身于无声滑动的万千光斑之中,我对“如梦”有了真切的感受。
最不可思议的竟是,萤火虫还被迫充当了另一种角色。某地因自然环境的破坏,萤火虫绝迹。用拜金主义武装起来的头脑创意萌生:从异地贩来大批萤火虫,人造出壮观景象,以娱乐游客。后果可想而知:可怜的小生灵们成了送死的炮灰,很快凋零。死掉怕什么?再买嘛!这,你说,属于黑色幽默了吧?